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坛中花【五篇】

| 点击:

【www.pindukj.com--诗歌鉴赏】

鉴赏,汉语词语,拼音是jiàn shǎng,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坛中花【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坛中花篇1

我曾见过那色鲜艳、娇嫩多姿、有“花中仙子”之称的荷花,也目睹过深红似火、香气扑鼻的玫瑰,但令我情有独钟的`还是那摆放在外婆家凉台的昙花。

那是在夏天一个星光灿烂的晚上,昙花似乎受不了那种被冷落、被无视的感觉,决定把这一年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开花。这一件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引起了 我的关注,我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昙花,耐心仔细的观察昙花的一举一动。只见那昙花的花蕾渐渐地由小变大,成了一个洁白无瑕的花骨朵,柔软得好像丝绸一 般。过了一会,花瓣慢慢张开。从顶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的嫩黄的花蕊伸出来花外,独具风姿,同时微微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淡雅的香 味。第一次发现昙花的香味比什么花香都好闻,我深深地陶醉了!可是只开了很短的时间,美丽的花瓣便缩回了头。

这次,我发现了昙花是多么美丽。昙花为了把自己的美献给人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诗歌鉴赏坛中花篇2

折花夫人-诗歌鉴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金缕衣”的诗,词句直白,富含人生哲理,因此久传不衰,至今还常为人吟诵。这首小诗也改变了作者杜秋娘一生的命运,使她获取了一段绚烂多姿的“折花”岁月。

杜秋娘原是镇江人,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美,而且能歌善舞。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姬。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正合了李锜之意,当时就把她纳为侍妾,相挽度过了一段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

个人小情意,社会大舞台。当朝的皇帝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就是唐宪宗。唐宪宗登基之后,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镇海节度使的李锜不满,举兵反叛,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入宫为奴,仍旧当歌舞姬。有一次,杜秋娘为宪宗表演了“金缕衣”,宪宗惊其才艺,心生爱慕。因此,封杜秋娘为秋妃,朝夕相伴,宠爱有加,春风吹来时,他们双双徜徉于花前月下;秋高气爽时,又对对泛舟于湖畔水弯。杜秋娘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还不著痕迹地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宪宗皇帝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年少气盛,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除了大臣的建议外,很重要一部分还是来自秋娘的劝解,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但秋娘听到后却说:“王者施行的政策,应该是崇尚仁德而不能采取刑政。怎么可以舍弃文景政法而效法秦始皇父子的严刑历法呢?”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理天下。

元和十五年,宪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无疾而终;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打猎回宫后,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唐敬宗已经被杀死了,小皇帝当年才不过十七岁。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判定为宦官所为,就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岂知宦官的耳目众多,举事失败。后来,宋申锡谪(zh椋┪??菟韭恚?徘锬镆惨虼讼骷??瘢?祷叵缋铮?崾?怂?摹罢刍ā彼暝隆?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人生历程。

诗歌鉴赏坛中花篇3

在坛中现代诗歌

在坛中

有意 无意

我闯入了别人的"领地,

旋即闪红光

我得到一枚

金币

荒芜的空间

女子小像

无言

寂寂

久远的帖子

久远的字迹

她是谁

从那里来

到那里去

她曾经在这里

逗留说笑或叹息

却又在某一日

悄悄离去

长久

关闭

美丽的岁月

有限的流光

我会同她一样

把生命的印记

刻一半在现实

洒一半在

虚拟

诗歌鉴赏坛中花篇4

白居易《花非花》诗歌鉴赏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诗歌鉴赏坛中花篇5

昙花,有美名“月下美人”,只有在夜晚才开,因为在白天开放很容易被灼伤。

吃过晚饭,我打算去小公园和同学玩耍,往前走了几步,发现我家楼前的院子里有一株花,旁边围了很多人,人们告诉我说,这就是昙花。

我之前听说过“昙花一现”的说法,却不知道昙花是什么样的,这回我可要仔细看清楚。原来,昙花的茎长在叶的两旁,很特别,花托是绿色的。

我静静地观察它开放的全部过程。先看到的是一个花骨朵,娇红似火,像一个小逗号。过了半个小时花骨朵慢慢的涨开,露出一点白色的花蕊;又过了半个小时,昙花就香味扑鼻,非常清香,也已经变得很大了,能看见里面的雄蕊和雌蕊。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看的有点不耐烦了,昙花完完全全地张开了,花里的花粉是金黄色的,雄蕊成蜘蛛状。3—4个小时之后,昙花就慢慢地谢了。

昙花真的不愧“月下美人”的称号啊!它是那么美丽、漂亮。我爱昙花,它的香气让我陶醉。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shigejianshang/24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