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范文五篇

| 点击:

【www.pindukj.com--诗歌鉴赏】

训练,汉语词语,拼音是xùn liàn,意思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有意识地使受训者发生生理反应,从而改变受训者素质、能力的活动。和教育一样,训练也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踏莎行·初春》古诗词训练

徐灿①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8.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有何作用?(5分)

【答案】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的初春美景,(2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依据上片所写景象,“芳草”“梨花”“柳絮”“晶帘”“金衣”“樱桃树”等体现的是初春美景,景物描写一般是来烘托人物心情的.。但是“天涯絮”“为谁垂”等词,写出了诗人飘零、落寞、感伤之情。所以上片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此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词的末尾第一句写碧空层层叠叠的云朵覆盖的仍然是故国的河山,言外之意是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3分)第二句请求月光不要再照耀那故国河山的深处,言外之意是这样更能勾起我心中的亡国之痛,委婉地表现了故国沦亡后内心的悲怆之情。(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情感。在分析语言特点时可抓住“碧云”“旧河山”“月痕”“深深处”等词进行分析,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分析情感时可抓住“犹”“休”来体会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伤感之情。

第2篇: 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注释】

⑴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⑵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

【赏析】

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轻快。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词人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极为婉曲,令人觉得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过片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馀,世称颍川先生,阆中(今属四川)人。端拱间登进士第,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公元1037年(景祐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罢相。公元1044年(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宋史》有传。工诗文,善书法。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其词作《踏莎行》一首,见《湘山野录》卷中。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第3篇: 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回塘:曲折的水塘。②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1.这首词咏叹的事物是 ,词上片描写的环境特点是 。(2分)

2.词的最后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

1.荷花 优美、幽僻、恬静(意思相近即可)

2.将咏物、拟人与自寓完美结合。作者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遭遇命运联系起来,一方面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同时又显示出他们年华虚度、抑郁不得志的悲哀。

第4篇: 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踏莎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

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3分)

(2)作者为什么说 “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7分)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写作技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1)词的.上片首先通过写梦醒后所见的粉箨、蔷薇和池草,昭示春天将逝,时光飞驶,借景抒发多年未见弟弟的思亲之情;(1分)后两句直抒胸臆,(1分)以梦与现实的反差直抒梦醒后心中的“千重闷”。(1分)

[3分。前三句借景抒情,1分;后两句直抒胸臆,1分;思亲(弟)之情,1分。]

(2)下片运用“鱼传尺素”的典故,(1分)写弟弟屡约归期,又无法如约而归的无奈思念。(1分)词人所说的“不如休想再相逢”一语,用的是反语的手法,(1分)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深重哀痛。(1分)

[4分。典故及分析情感,各1分;反语及分析情

第5篇: 踏莎行初春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踏莎行》阅读答案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①游丝:细长飘柔的柳枝。②飞絮:柳絮。阁定:停住。

小题1:上片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结合所用的典型意象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以此作结有何妙处?(4分)

答案:

小题1: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2分)。“游丝”“飞絮”一以喻情,一以喻人,含蓄地点出离别季节,交代了宋留之情事。“一溪”“烟柳”“兰舟”等意象巧妙地点出送别地点与行人所用的工具。这样,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烟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生动地凸现在读者面前。(2分)

小题2: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后恋人相思之苦,孤独、苦闷、难以排遣的愁绪绵长无尽(下片主要写别后的相思,2分),以疑问作结,推向别后的一时一刻都备受煎熬,将相思之苦写到极致,启人思考,给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2分)

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节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概括出情景,然后结合诗歌任溶解释,上片写的是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考核的题目,主要表达别后的相思,疑问作结的总用应该从反问的修辞的角度作答,主要是强调这种相思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shigejianshang/2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