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精选六篇

| 点击:

【www.pindukj.com--社会实践报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第2篇: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抓手,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物质文明要抓好,精神文明更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之一就是提高每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准。笔者认为,大学生围绕增强自信心等八个方面加强修养,可有效提升高校道德水准,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方式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認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是人的思想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思想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思想道德境界。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从增强自信心、管理好情绪、爱国关键在行动、懂得放弃、正确看待得失、吾日三省吾身、学习雷锋好榜样、养成节俭好习惯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要讲究方式方法,供有关部门参考,一管之见,疏漏难免,望行家指正。

   一、增强自信心

   时下,有些大学生看不起自己。学不好功课,怪自己“没用”;考不上研究生,骂自己“无能”;争不上先进,恨自己“窝囊”。个别的由此成天闷闷不乐,冷漠处世,自甘落伍。这种自卑心理有害无益,应该克服。从心理学上讲,自卑属于性格方面缺陷。有自卑感的人,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翅膀的鸟,易焦虑,爱妄想,多猜疑,长期如此,不仅有损健康,而且会吞食青春,湮灭理想。怎样才能战胜自卑?笔者认为,一是要正确认识差别。“自卑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的缪见所产生的悲伤”。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和人不可能一样。一个人既有不如人处,又有强于人处;既有“栽花花不开”的可能,也有“插柳柳成荫”的机遇。能认识到比别人差是可贵的,但由此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却是可悲的。自知之明,不仅要知己之短,而且要知己之长;二是要树立自信意识。自信的人从来不自卑,清末梨园“三怪”跛子孟鸿寿、瞎子双阔亭、哑巴王益芬,虽然身残但不自卑,发愤努力,终成大师。青年楷模张海迪,面对高位截瘫的处境,不悲观,不消沉,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为信念,用超过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创造了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此看来,战胜自卑,自信是关键;三是要确定有效目标。从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出发,不要等领导,自己先做,一件一件地做。同时,要辩证地分析和对待受挫,倘若不切实际,就更换目标,不要走到死胡同里;如果主观努力不够,那就应继续努力,不能轻言放弃。要知道东边不亮西边亮是常有的事。坚持就是胜利,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的。经历了惊涛骇浪,前方就是风平浪静的港湾,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管理好情绪

   大学生感情丰富,血气方刚,但不少人情感脆弱而不稳定,自尊心强而自制力弱,因而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言行失控,干一些傻事。例如,有的火气旺,爱逞强,常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影响了同志间的团结;有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尊重;特别是在“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有的不能冷静分析,莽撞行事,因一时冲动而违纪违法,后悔莫及。要使感情之舟驶向理智的港湾,提高自控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一个年青人,只有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才会站得高,看得远,要求严,清醒地认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始终保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要加强自我修养,主动抵制、排除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保持政治上的定力,党中央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加强道德修养,以保证行为上正确、自律;加强知识修养,以保证认识的全面、客观,能够辨是非,明善恶,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加强法律修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用法律解决困难和问题。年轻的朋友们,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我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美好前程,但美好生活的实现,仅靠热情是不够的,感情用事更不可靠!怎么办?我们必须靠理智、靠法制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国梦。

   三、爱国关键在行动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逐步贯彻落实,城乡之间,校园内外,到处涌动着一股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火热之情。爱国之情是民心的凝聚、立国的支柱、力量的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母亲深切的眷恋和无限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强大向心力。报国之行更可嘉。爱国情与报国行历来是结伴而行的。爱国情是报国行的思想基础,报国行是爱国情的必然归宿。只有把火热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之行,才是最可贵的。各行各业的人们所处的岗位不同,其报国的方式也就各异。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报国,主要表现在抗敌入侵的沙场上;革命先辈报国,主要表现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科学家报国,主要表现在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大学生报国,主要表现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论哪种报国形式,都突出表现为一个“行”字,都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今报效祖国的集中体现。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社会实践之中,坚定理想,明确信念,为美好的明天高歌奋进。

   四、懂得放弃

   人这一辈子,想要的东西太多,为名、利、事业、爱情......但凡欲望多者,烦恼也多,二者往往成正比,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又无法都得到,于是就会生出许多烦恼。譬如,世上俊男靓女很多,而你只能选一个作伴侣,如果“得陇望蜀”,岂不自添烦恼、违法乱纪?!再譬如,世上的职业门类众多,而你在同一时间只能从事一种,如果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少不了痛苦烦恼。古人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人就得学会放弃。学会放弃,才能轻装上阵,尽快达成目标。大千世界,取与弃是相互的,有所取必有所弃,有所弃才会有所取。鲜花是美好的,但植物若不放弃花儿,会结出甘甜的果实吗?白天是美好的,但若老是白天,哪会有夜晚的灿烂星光!人生同样如此,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想得到,最终是猴子掰包谷、水中捞月亮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得不到,留给你的只有无穷的遗憾。生活就是舍得的过程,人生就是选择的过程,我们放弃当老板发财致富的机会,才有了当大学生的经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放弃一些轻歌曼舞神聊海侃,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钻研事业。人生的大处小处,莫不如此。放弃,可以使自己轻松面对人生种种境遇,放弃本身是一种减少失去的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是一种格局,是一种境界,它可以使自己豁然开朗、轻装上阵。当然,说学会放弃,并不排斥对所选目标的执著追求。但凡我们经过抉择而认定正确的东西,诸如理想、信念、事业等等,就该“咬定青山不放松”,集中有限的时间、精力去攻克它、战胜它! 五、正确看待得失

   人的一生,人们总是期盼圆满,工作、事业、婚姻、家庭......所以,花好月圆,被视为人们相互之间最美好的祝福。实际上,月亮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年365天,它能圆几次?人生恰似这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比如,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上未必如意,生活美满了,事业上又未必顺利;同样的道理,有名的不一定有利,有利的不一定有名,纵使名利双收,恋爱婚姻又不一定顺心;这里得了那里可能失去,此时快活彼时可能又有烦恼。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之常;人有悲欢离合,是人生之常。正因如此,才构成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试想倘若月亮总是圆的,人们就无从领略“新月如眉生阔水”、“晓月当帘挂玉弓”的意境。同理,倘若人生总是圆满的,生活也就不免乏味,人们就无从品尝久别重逢的喜悦、苦尽甘来的滋味。而且,人要是诸事圆满,往往会功成而生怠惰之心,富贵而生淫乐之心,失去新的追求的动力。由此说来缺憾倒也不是坏事,事业如缺月,生活如缺月,人就会感到不如意,就会去奋斗、去拼搏。因此,我们要以出世的心对待名利,以入世的心对待工作和事业。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前行,遭遇挫折,碰到失意,大可不必懊恼、沮丧。人生似月有圆有缺。憧憬向往圆满,而又以平常之心对待缺憾,在循环往复的圆了缺、缺了圆的交替更迭中,领略人生的真谛。

   六、吾日三省吾身

   春秋末期的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为圣人,恐怕与他“吾日三省吾身”有关。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检查;吾身,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论语》里还有句话“君子求诸己。”君子,指正直的人;求,追求;诸,是“之于”的合音;己,指自己的内心。整句话的意思是,正直的人们只靠自己反省内心就行了。周总理把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称作“过电影”。周总理对每一天的工作都要“过电影”,就是为了从经验教训中学习。一个人工作生活了一天,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勤惰等各种各样的“镜头”,都会在自己大腦里记录下来。每天“过过电影”,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对,应该发扬;哪些地方还不够,应当加把劲,这样,天长日久,定能使自己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年终岁末,再认真回首,就好似看自己雪地走路,脚印是深是浅,是紧是徐,全都清清楚楚,经验找得出,教训看得准,这就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嘛!

   由于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周围一批人,所以,反省教育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大学生都有“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的自觉性和“过电影”的习惯,严以律己,每天扪心自问:自己尽没尽到责任,思想上是否上了弦,工作上是否很勤奋,生活上是否很节俭,待人处事是否有利于团结?

   解剖自己,并非一件易事,至少要做到三条:一是戒懒惰。如果一个人懒得甚至连台历都不愿翻,那么什么“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过电影”,对他们来说都只能是一厢情愿。二是戒自负。“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如果不好好解剖自己,要有所长进是不可能的。三是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过过“电影”见效不灵,便草草“收兵”,善始而不善终是很难冲到终点的。

   七、学习雷锋好榜样

   当年毛主席对雷锋的评价:雷锋这人懂哲学。笔者觉得这正是雷锋身上的一大特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比如,在人生价值观上,雷锋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活着一天就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在看待人民问题上,雷锋认为,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迟早要被人民唾弃。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雷锋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力量;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一个人先进只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把自己比喻为肌体上的一个细胞、沧海中的一粟、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流入江河的一条小渠、树木中的一棵树木、高楼大厦上的一块砖等等。在要求自己的标准上,雷锋坚持工作上向高标准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的同志看齐。在对待自己的缺点上,雷锋认为缺点就如同脸上的的脏东西,有一个量的积累问题,如果不及清除,思想上就会出“毛病”。在看待日常做的好事上,雷锋认为,生活中一切大的好的东西全是由不显眼的东西累积起来的。正因为雷锋懂得许多哲理,他才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才视人民群众如父母,才时刻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才注意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懂得一点哲学,才能懂得怎样去生活,怎样去追求,怎样去做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今天我们学雷锋,不仅要提倡像雷锋那样多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还要提倡像他那样发扬“钉子”精神,精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习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坚持学以致用。这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将是终身受用的大好事。

   八、养成节俭好习惯

   如今一些大学生还存在食物浪费和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有的隔三岔五,呼朋唤友,出手阔绰,点上一大桌,吃不完就扔。这种花钱无度的消费方式,实在让人忧虑。要知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笔者认为,大学生中乱花钱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的产生,一是觉得钱是爹妈给的,一不偷二不没抢,怎么花销别人管不着。二是“面子”思想作崇。既担心别人瞧不起,又害怕老乡喊“抠门”,觉得出手大方些,在朋友、老乡面前不会“掉价”。三是“跟着感觉走”,看见别人花钱“牛气”自个手痒眼热。别人能享受的,我为啥不能?结果被“消费潮”牵着鼻子走。生活富裕、条件优越了,青年男女把自己打扮得“靓”些,无可厚非,有些必要的应酬也属正常。但是,花钱一定要有限度。自古以来,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一钱之费,亦所宜慎”的忠告,是很有道理的。克服花钱无度现象,首先,需要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不断地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其次,要善于同自己过不去。讲排场摆阔气的“时髦”钱坚决不花,“感情投资”的不合理之事绝对不为。同时自觉做到不被各种不良风气所左右,绝不与他人搞消费比赛。自古奢侈多祸患,从来节俭出伟男。愿青年朋友能以此为铭。

   参考文献

   [1]常宇航,宫祥龙.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J].山西青年,2018(7).

   [2]德吉央珍.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J]现代职业教育,2018(8).

   [3]何玲梅,缪祥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J].发现(教育版),2017(7).

   [4]李文清.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J].南方论刊,202-(11).

   [5]杜辉.关于新常态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思考[J].才智,2017(11).

   [6]李响.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才智,202-(27).

   [7]胡亚权.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践指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8]罗倩倩.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日常养成初探[J].时代报告,2016(36).

   [9]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N].人民日报,2020-8-13(1).

第3篇: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抓手,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物质文明要抓好,精神文明更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之一就是提高每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准。笔者认为,大学生围绕增强自信心等八个方面加强修养,可有效提升高校道德水准,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方式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認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是人的思想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思想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思想道德境界。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从增强自信心、管理好情绪、爱国关键在行动、懂得放弃、正确看待得失、吾日三省吾身、学习雷锋好榜样、养成节俭好习惯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要讲究方式方法,供有关部门参考,一管之见,疏漏难免,望行家指正。

   一、增强自信心

   时下,有些大学生看不起自己。学不好功课,怪自己“没用”;考不上研究生,骂自己“无能”;争不上先进,恨自己“窝囊”。个别的由此成天闷闷不乐,冷漠处世,自甘落伍。这种自卑心理有害无益,应该克服。从心理学上讲,自卑属于性格方面缺陷。有自卑感的人,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翅膀的鸟,易焦虑,爱妄想,多猜疑,长期如此,不仅有损健康,而且会吞食青春,湮灭理想。怎样才能战胜自卑?笔者认为,一是要正确认识差别。“自卑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的缪见所产生的悲伤”。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和人不可能一样。一个人既有不如人处,又有强于人处;既有“栽花花不开”的可能,也有“插柳柳成荫”的机遇。能认识到比别人差是可贵的,但由此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却是可悲的。自知之明,不仅要知己之短,而且要知己之长;二是要树立自信意识。自信的人从来不自卑,清末梨园“三怪”跛子孟鸿寿、瞎子双阔亭、哑巴王益芬,虽然身残但不自卑,发愤努力,终成大师。青年楷模张海迪,面对高位截瘫的处境,不悲观,不消沉,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为信念,用超过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创造了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此看来,战胜自卑,自信是关键;三是要确定有效目标。从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出发,不要等领导,自己先做,一件一件地做。同时,要辩证地分析和对待受挫,倘若不切实际,就更换目标,不要走到死胡同里;如果主观努力不够,那就应继续努力,不能轻言放弃。要知道东边不亮西边亮是常有的事。坚持就是胜利,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的。经历了惊涛骇浪,前方就是风平浪静的港湾,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管理好情绪

   大学生感情丰富,血气方刚,但不少人情感脆弱而不稳定,自尊心强而自制力弱,因而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言行失控,干一些傻事。例如,有的火气旺,爱逞强,常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影响了同志间的团结;有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尊重;特别是在“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有的不能冷静分析,莽撞行事,因一时冲动而违纪违法,后悔莫及。要使感情之舟驶向理智的港湾,提高自控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一个年青人,只有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才会站得高,看得远,要求严,清醒地认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始终保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要加强自我修养,主动抵制、排除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保持政治上的定力,党中央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加强道德修养,以保证行为上正确、自律;加强知识修养,以保证认识的全面、客观,能够辨是非,明善恶,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加强法律修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用法律解决困难和问题。年轻的朋友们,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我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美好前程,但美好生活的实现,仅靠热情是不够的,感情用事更不可靠!怎么办?我们必须靠理智、靠法制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国梦。

   三、爱国关键在行动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逐步贯彻落实,城乡之间,校园内外,到处涌动着一股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火热之情。爱国之情是民心的凝聚、立国的支柱、力量的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母亲深切的眷恋和无限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强大向心力。报国之行更可嘉。爱国情与报国行历来是结伴而行的。爱国情是报国行的思想基础,报国行是爱国情的必然归宿。只有把火热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之行,才是最可贵的。各行各业的人们所处的岗位不同,其报国的方式也就各异。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报国,主要表现在抗敌入侵的沙场上;革命先辈报国,主要表现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科学家报国,主要表现在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大学生报国,主要表现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论哪种报国形式,都突出表现为一个“行”字,都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今报效祖国的集中体现。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社会实践之中,坚定理想,明确信念,为美好的明天高歌奋进。

   四、懂得放弃

   人这一辈子,想要的东西太多,为名、利、事业、爱情......但凡欲望多者,烦恼也多,二者往往成正比,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又无法都得到,于是就会生出许多烦恼。譬如,世上俊男靓女很多,而你只能选一个作伴侣,如果“得陇望蜀”,岂不自添烦恼、违法乱纪?!再譬如,世上的职业门类众多,而你在同一时间只能从事一种,如果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少不了痛苦烦恼。古人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人就得学会放弃。学会放弃,才能轻装上阵,尽快达成目标。大千世界,取与弃是相互的,有所取必有所弃,有所弃才会有所取。鲜花是美好的,但植物若不放弃花儿,会结出甘甜的果实吗?白天是美好的,但若老是白天,哪会有夜晚的灿烂星光!人生同样如此,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想得到,最终是猴子掰包谷、水中捞月亮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得不到,留给你的只有无穷的遗憾。生活就是舍得的过程,人生就是选择的过程,我们放弃当老板发财致富的机会,才有了当大学生的经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放弃一些轻歌曼舞神聊海侃,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钻研事业。人生的大处小处,莫不如此。放弃,可以使自己轻松面对人生种种境遇,放弃本身是一种减少失去的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是一种格局,是一种境界,它可以使自己豁然开朗、轻装上阵。当然,说学会放弃,并不排斥对所选目标的执著追求。但凡我们经过抉择而认定正确的东西,诸如理想、信念、事业等等,就该“咬定青山不放松”,集中有限的时间、精力去攻克它、战胜它! 五、正确看待得失

   人的一生,人们总是期盼圆满,工作、事业、婚姻、家庭......所以,花好月圆,被视为人们相互之间最美好的祝福。实际上,月亮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年365天,它能圆几次?人生恰似这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比如,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上未必如意,生活美满了,事业上又未必顺利;同样的道理,有名的不一定有利,有利的不一定有名,纵使名利双收,恋爱婚姻又不一定顺心;这里得了那里可能失去,此时快活彼时可能又有烦恼。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之常;人有悲欢离合,是人生之常。正因如此,才构成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试想倘若月亮总是圆的,人们就无从领略“新月如眉生阔水”、“晓月当帘挂玉弓”的意境。同理,倘若人生总是圆满的,生活也就不免乏味,人们就无从品尝久别重逢的喜悦、苦尽甘来的滋味。而且,人要是诸事圆满,往往会功成而生怠惰之心,富贵而生淫乐之心,失去新的追求的动力。由此说来缺憾倒也不是坏事,事业如缺月,生活如缺月,人就会感到不如意,就会去奋斗、去拼搏。因此,我们要以出世的心对待名利,以入世的心对待工作和事业。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前行,遭遇挫折,碰到失意,大可不必懊恼、沮丧。人生似月有圆有缺。憧憬向往圆满,而又以平常之心对待缺憾,在循环往复的圆了缺、缺了圆的交替更迭中,领略人生的真谛。

   六、吾日三省吾身

   春秋末期的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为圣人,恐怕与他“吾日三省吾身”有关。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检查;吾身,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论语》里还有句话“君子求诸己。”君子,指正直的人;求,追求;诸,是“之于”的合音;己,指自己的内心。整句话的意思是,正直的人们只靠自己反省内心就行了。周总理把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称作“过电影”。周总理对每一天的工作都要“过电影”,就是为了从经验教训中学习。一个人工作生活了一天,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勤惰等各种各样的“镜头”,都会在自己大腦里记录下来。每天“过过电影”,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对,应该发扬;哪些地方还不够,应当加把劲,这样,天长日久,定能使自己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年终岁末,再认真回首,就好似看自己雪地走路,脚印是深是浅,是紧是徐,全都清清楚楚,经验找得出,教训看得准,这就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嘛!

   由于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周围一批人,所以,反省教育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大学生都有“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的自觉性和“过电影”的习惯,严以律己,每天扪心自问:自己尽没尽到责任,思想上是否上了弦,工作上是否很勤奋,生活上是否很节俭,待人处事是否有利于团结?

   解剖自己,并非一件易事,至少要做到三条:一是戒懒惰。如果一个人懒得甚至连台历都不愿翻,那么什么“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过电影”,对他们来说都只能是一厢情愿。二是戒自负。“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如果不好好解剖自己,要有所长进是不可能的。三是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过过“电影”见效不灵,便草草“收兵”,善始而不善终是很难冲到终点的。

   七、学习雷锋好榜样

   当年毛主席对雷锋的评价:雷锋这人懂哲学。笔者觉得这正是雷锋身上的一大特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比如,在人生价值观上,雷锋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活着一天就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在看待人民问题上,雷锋认为,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迟早要被人民唾弃。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雷锋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力量;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一个人先进只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把自己比喻为肌体上的一个细胞、沧海中的一粟、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流入江河的一条小渠、树木中的一棵树木、高楼大厦上的一块砖等等。在要求自己的标准上,雷锋坚持工作上向高标准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的同志看齐。在对待自己的缺点上,雷锋认为缺点就如同脸上的的脏东西,有一个量的积累问题,如果不及清除,思想上就会出“毛病”。在看待日常做的好事上,雷锋认为,生活中一切大的好的东西全是由不显眼的东西累积起来的。正因为雷锋懂得许多哲理,他才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才视人民群众如父母,才时刻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才注意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懂得一点哲学,才能懂得怎样去生活,怎样去追求,怎样去做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今天我们学雷锋,不仅要提倡像雷锋那样多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还要提倡像他那样发扬“钉子”精神,精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习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坚持学以致用。这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将是终身受用的大好事。

   八、养成节俭好习惯

   如今一些大学生还存在食物浪费和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有的隔三岔五,呼朋唤友,出手阔绰,点上一大桌,吃不完就扔。这种花钱无度的消费方式,实在让人忧虑。要知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笔者认为,大学生中乱花钱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的产生,一是觉得钱是爹妈给的,一不偷二不没抢,怎么花销别人管不着。二是“面子”思想作崇。既担心别人瞧不起,又害怕老乡喊“抠门”,觉得出手大方些,在朋友、老乡面前不会“掉价”。三是“跟着感觉走”,看见别人花钱“牛气”自个手痒眼热。别人能享受的,我为啥不能?结果被“消费潮”牵着鼻子走。生活富裕、条件优越了,青年男女把自己打扮得“靓”些,无可厚非,有些必要的应酬也属正常。但是,花钱一定要有限度。自古以来,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一钱之费,亦所宜慎”的忠告,是很有道理的。克服花钱无度现象,首先,需要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不断地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其次,要善于同自己过不去。讲排场摆阔气的“时髦”钱坚决不花,“感情投资”的不合理之事绝对不为。同时自觉做到不被各种不良风气所左右,绝不与他人搞消费比赛。自古奢侈多祸患,从来节俭出伟男。愿青年朋友能以此为铭。

   参考文献

   [1]常宇航,宫祥龙.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J].山西青年,2018(7).

   [2]德吉央珍.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J]现代职业教育,2018(8).

   [3]何玲梅,缪祥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J].发现(教育版),2017(7).

   [4]李文清.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J].南方论刊,2019(11).

   [5]杜辉.关于新常态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思考[J].才智,2017(11).

   [6]李响.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9(27).

   [7]胡亚权.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践指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8]罗倩倩.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日常养成初探[J].时代报告,2016(36).

   [9]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N].人民日报,2020-8-13(1).

第4篇: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李克强总理202-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满足经济转型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办学目标。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質、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知识、能力、素质是相互联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它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综合素质方面意义重大。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质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目的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各章节内容,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它紧跟理论与实践新的步伐,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价值引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的教材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三大部分,共六章内容。对教材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引导大学生打牢科学理论思维的基础。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课堂实践包括师生互动、典型案例的运用、视频播放、课堂练习等,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大学生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对地方企业的参观调研,书写调查报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增强了作为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未来职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课程设计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人生哲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马克思伦理道德和知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思想政治,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明辨是非,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能力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课堂实践项目,提升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具体形式有课堂分组讨论、课堂阅读心得交流、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观看视频以及课堂互动等。通过设计课堂实践项目,用任务布置、任务实施、师生共同评议三环节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具体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和马克思主义法治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即道德教育,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遵守公民道德准则;马克思主义法治素养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

   2.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电脑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制作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的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平时考评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1)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探索与实际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学,教师要善于对本章节教材理论和核心观点进行总结,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精选课堂案例教学,具体分案例文字呈现、案件解析及思考讨论三部分完成,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需要探索适合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的方式,制定课堂学习效果考核的目标体系。把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以量化的方式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这样学习成绩计算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张露濛.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J].法制博览,2018(16).

   [2]寇晓燕.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路径探析——基于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16).

   [3]杨叶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J].价值工程,2013(19).

第5篇: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摆脱应试教学的束缚,成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课程,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教学新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开放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效果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政治课说是一门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一种摆设,相当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本身也缺少积极性。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课教学本身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教师长期以来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仍然固守长期以来形成的“上课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怪圈,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走出来,使得政治课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如何打破这一沉闷局面,赋政治课教学以新意,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效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无疑,探索一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路子成为当前政治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经过思考,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设想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消极的地接受为主动的探求,变厌学为乐学、善学。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构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系统的两个要素教与学来看,都同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决定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气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反映。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身心特点也各异,深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浪淘沙,社会各种腐败的、落后的、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时时影响着学生,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只是局限在封闭式的教学之中,显然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是不相适应的,很难实现迁移知识,提高认识,增进情感,进而转化为行动。

  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及时抓住社会发展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的有利契机,培养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要全面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对不利的社会影响及因素的的鉴别、认识、判断的能力,保证教学向化方向发展。

  二、“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开放式教学”遵循系统论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书本知识走出课堂,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之中。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师生双方交流探讨的双向畅通,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统一,各学科知识的自由迁移,通过摸索,实践、总结,找出一种师生双方均能接受,有利于课堂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方法。将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信息交流和体会,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是要坚持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的原则。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抽象的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学生成为体验的主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留下深刻的烙印,这其实是一个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书本的知识,独立思考面对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以致用,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是要坚持把教材中反映时代气息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紧扣时代的脉搏,传承精华,并自觉培养新的思想观念和素质。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等,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把这两个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学习内容里,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那么市场是怎样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呢?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而价格是最敏感的信号。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也是商品,也是有价值的,社会对人才需求也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可以引导学生探访人才劳动力市场,通过亲身的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竞争是多样性的,有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自己将来同样要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根本。同时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这两条才能经受得住以后面临求职的考验。

  三、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

  在认真分析教材,遵循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教案设计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新的理念,克服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勇于开拓。在认真分析教材,遵循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从日常的备课开始,钻研教法,力求生动、形象、具体、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质。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变课堂的被动接受为课前的积极预习,有的放矢地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的材料,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求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变一般的理论教学为问题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第二部分为社会实践。根据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组成一个专题,由学生带着专题到生活中、社会中去验证。如讲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可以让学生访问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人民代表的产生过程、任期、职能,权利与义务等。讲到所有制结构问题时,让学生了解当地红红火火的个私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使教材的知识活化,增加了学生的感受性认识。

  第三部分为深化认识,教师设计主题,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这里面包含了学生的亲身感受,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刻。教案设计的三部分,其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一个学生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实现自我教育、培养正确思想观念的过程。当然,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要作细致的研究分析,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把握好分寸,张驰有度,以避免过去常出现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的发生,从而顺利实现教学意图。

  四、实施“开放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1、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促进社会迅猛地向前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社会快速发展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客观依据。

  2、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前提。中学生在生理上已开始步入青春期,在心理上从不成熟向成熟逐步过渡。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独立意识急剧发展,逐步摆脱对师长的依赖心理,增强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考察社会能力,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对思想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须经过他们独立思考后才会自觉接受。社会实践正是让学生带着课堂上的理论到实践中去验证,“开放式教学法”是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

  3、政治课功能的转变是条件。过去应试教育,为了完成任务,教学上总是拘泥于条条杠杠和结构的完整,放不开手脚。而如今更加侧重于德育功能,还原政治课的本色。这样就可以更加开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环境来学习知识,方法也更多样化了。这无疑会增加政治课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学的沉闷局面。

  4、教材编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阐述基本采用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到综合的编写体制。除了正文的阐述,还有大量的感受性材料,以及问题思考,留给学生一片思想飞翔的天空,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促使学生开动脑子。教材的这种编写体制,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开展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提供了示范。

  五、实施“开放式教学法”的良好效果

  1.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教材上的内容有条件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就让学生走进社会。现实生活是那么生动,那么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强烈的感受中,帮助学生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人生观。

  2.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实践的过程,既是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观察问题的能力,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培养了语言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才的需求展现在二个层面上:一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对社会发展动态的敏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观念,风险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法制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等。简言之,自身素质越优秀,竞争力就越强,社会实践对学生自觉培养各种良好素质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第6篇: 思想道德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摘要:新时代倡导利用互联网技术、慕课、多媒体、微课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改变,促进教育教学课程紧跟新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结合新时代多元文化的碰撞、新的教育政策和内容,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逐步探究教育教学的新出路,以求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新时代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创新性人才。本文以新时代社会背景为根本宗旨,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如何更改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方法

   引言

   思想道德与法律法规一直存在于人类的日常活动中,成为做人的基本前提。学习这门课程对人的社会行为有巨大的收获,思想道德修养是人在社会的体现,而法律法规是要求人的底线,二者密不可分。无论是思想修养还是法律修养,都是一个人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准则。法律基础的课程方法是教育者在逐渐探究中需要总结和创新的问题,历史中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都说过思想道德对人的重要性,而法律作为当代约束国家公民的基本准则,也成为学校教育人才必要的核心知识。学校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路径,利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思想方向,助力学生更好地转化思想和法律意识,遵守社会规则。

   1.思政与法律课堂的不合理性

   1.1授课方式不合理

   虽然新课改衍生出大量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但大多数教师由于对互联网的掌握能力较差,在使用时操作不熟,容易对课堂时间造成浪费。另有部分教师虽利用慕课,微课等方式推进课程,但其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中,无法合理利用新的网络资源与学生互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课程方法相对僵化,目前各个学校仍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相对淡薄,教师存在利用网络课件应付课程推进的情况,有些教师一味地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漠不关心,对重难点不进行分析。班级内组织思想教育活动的力度和意识不够强烈,导致课程无法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1.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學生依赖教师对其成绩的评价,因此,面对课程时,通过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重要知识点的记忆,这对教师的考核方式改革而言十分不利。部分教师虽丰富了相关考核的方式,但对学生的成绩也会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的负担加重,导致对课程的掌握效果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教师在育人工作中无法了解先进的发展需求,其对学生的评价仅仅通过考试成绩和课堂作业完成,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评价较少,仅依靠学校印发的相关思想政治考核表,为每一个学生打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好的发展。同时,思想政治课程和法律课程的内容比例失衡,导致对思想政治的评价方式较多样,但对法律常识的考核只是通过试卷模式,造成部分学生掌握法律常规仅靠死记硬背,无法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1.3教学内容不丰富

   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其经济结构和政治方向都在实时进行更改,但学校的相关专业无法根据市场经济的冲击调整教材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时,也大量引用经典的教学案例,忽视了案例中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我国部分法律条款也在进行实时订正,但教师在使用时仍利用课本上原有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约束,学生的思想和法律意识因此受到时代的限制,无法在社会实践中活学活用。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职场的冲击会让部分教师预感到课程内容与实践的脱节,但以目前的教学水平而言,教师集中关注学生未来个人发展,忽略了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2.新时代思政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课程需要革新,培养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明晰社会规则、职业道德、法律底线。课程需要将国家最新的政治策略和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使学生逐步认知社会结构,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案例,尤其是新时代的发展,导致社会人员出现功利思想,为一己私利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因此,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需要规避新时代发展中演化的劣势因素,通过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和先进的科技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首先需要传授学生辨别新型犯罪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规则意识,时代的更新使网络中可以搜索到大量有关高校学生犯罪的案例,其从侧面证实了各个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缺失。深入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利用相关网络科技促进课程的实施和开展,深入解读当今社会现象,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内容的同时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抗压能力;解读相关法律条款,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道德和法律的界线,杜绝学校学生的思想犯罪,同时也需要让法律的深度内容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教师需要根据新时代职场上的案例和违法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不断发掘,通过积极学习获得上升渠道。例如可以对职场中的“灰色规则”进行暗示,避免学生走上弯路,毁掉原本美好的人生,还需要避免在将来进入职场中,对企业和公司带来损伤,同时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伤害。此外,课程的推进可以有利于学生社会素质的提高,在面对违法犯罪现象或损害公共利益的状况时,挺身而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防止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3.新时代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

   3.1专题教育与互联网教学结合

   在进行专题教育时需要利用互联网将原有的教材基础打乱重组,构成新的专题教育模块,在每个专题中添加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探讨活动,让学生对最新的法律案例或社会现状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创设自己的教育板块,将相关的思政教育和法律教育内容定期传送到教育板块中,同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慕课,利用慕课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线上课堂学习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录制相关复习视频,将学期内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识讲解,教师可以上传细小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独立探究。同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炼,寻找教师的帮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对不同的学生上传不同难度的课程文件,以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专题教育的内容不仅需要涵盖相关的思想修养案例,还需要对法律内容进行穿插讲解。由于多元文化的交流,学生可能会在未来与国际产生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教育网站的资源分析目前国内外的法律条款不同点,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遵守我国法律前提下,不损害他国的利益。最后,教师在使用慕课、微课时,需要掌握互联网的特点和新政策的推行,实时的更新互联网课件。 3.2网络资源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由于新媒体的高效传播,国家最新的动态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要点可以实时传输到教育资源库中。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相关的网络资源合理融合到思政教育和法律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拆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互联网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当下学生应该树立的道德标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采用音频、视频、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将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当代学生喜爱的动漫人物对话或者视频,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相关资源和案例,制作不一样的思想与法律课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漏洞进行补充说明,完善学生的思想体系。教师可以根据互联网创设班级内的教育文本,将教育内容中穿插最新的法律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法律中的公平原则让学生在班级内公平竞争,轮流充当法律知识的宣传者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中对法律法规的误解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进行案例挑选,为学生建设反向案例,通过对反向案例的讨论促进学生正向思想,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制度和社会生活进行良性向往。

   3.3社会实践与考核制度结合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社会实践思想,较多采用新时代下国家倡导的相关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布置相关实践作业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评,在实践中对学生作业的质量进行检测。可以在新时代多元社会的发展中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可以让辅导员、思政教师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学期内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认真填写相应的考评记录表,对志愿者服务工作作出明确的次数规定和分数设置,其需要超过试卷的分数设置。另外,学校需要对日常行为和社区服务、青年活动等进行具体的记录,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参与例如孤儿院献爱心、献血、社区宣传活动并且写出相应的实践报告才能拿到相应的分数,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融入社会,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价值认同的框架,将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价值即是社会价值的意识。教师通过考核制度评价表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社会实践作业,例如对评分较高的学生,可以展开难度系数较高的实践,例如可以参加志愿者服务;对于评分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理论性的指导,并让其与社会生活进行一定的联系,先从生活中发现优秀道德案例,让其逐渐提高思政和法律意识的实践评分。部分学生对课堂的实践活动并不感兴趣,因此有应付心理,教师需要从分数的角度促进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分数与学生的学科成績挂钩,明确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不能放松对科学文化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培养,在其他学科中穿插道德思想和法律常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性学科的同时,提高学科中的思政和法律意识。

   结束语

   课程的有效改进,可以帮助学生实时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改变,以便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前进行考核,还可以完善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制度,推动学校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树立正确的政治形象,实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静.道德教育“困境讨论”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8,000(001):88-92.

   [2]侯炜,韩艳阳,吴可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021(002):P.72-76.

   [3]赵志华.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思政理论课移动教学的实践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考试周刊,2018,000(005):5-6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jiaoxuekaoshi/24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