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合同

迎刃而解

| 点击:

【www.pindukj.com--其他合同】

篇一:成语故事_迎刃而解

【释义】刃:刀口。比喻主要的问题一解决,其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杜预传》。

晋武帝时,有一个名叫杜预的人。他学问渊博,见识广远,能文能武。当文官时,经常提出安邦理财的好建议;当武将时,率军打仗屡建战功。晋武帝时任镇南大将军,总督荆州一带的军事。

公元280年,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出兵不过十天,就占领了长江上游的许多城池,接着又用计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欲等高级文武官员两百多人。

当时有人认为吴国建国多年,有相当大的实力,不可能一下子将它彻底打垮。同时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流行,何况河水又因暴雨而泛滥,对大部队作战十分不利。因此建议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结果可能比现在进攻要好得多。

但杜预主张却与众人恰恰相反,他主张乘胜前进,扩大战果,不给吴军以喘息的机会。他说:“现在我军连胜几仗,军威大振。以这种斗志旺盛的军队去进攻连吃败仗、士气低落的吴军,继续打下去,其形势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样,前面几节破了之后,后几节只要刀刃一进,无需用力竹子就顺势自然破开。”

后来,杜预领兵继续前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他经过的地方,都顺利占领,最后吴国灭亡了。

篇二:你的欲罢不能,我的迎刃而解

你的欲罢不能,我的迎刃而解

我像个牵线木偶,跌跌撞撞,兜兜转转,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

杨帆。起航。远征。流浪。

【1】

有时候觉得这样的生活,我爱极了地惬意。

早上七点多被室友喊醒,赖几分钟床,再速度爬起,洗洗檫檫,于是出门买完早餐火急火燎往教室赶。

两三节课后,收拾东西,和室友嘻嘻闹闹悠闲地往回走。

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任你随意支配。

你可打开电脑写写文章,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亦或者和朋友聊聊扣扣。

也可约上朋友一同前往逛街购物。

也可借着阳光蓄势待发的光环,往校园草坪上一躺,听着歌,捧着一本你钦慕已久的著作,眯着眼或起或坐地看着。

也可不顾天公作美,回到寝室把窗户一关,窗帘一拉,将阳光推出窗外,带着昨夜因玩到深夜未尽的睡意,解开衣裳,往被窝里一躺,睡到天昏地暗。

所以不得不承认,身处大园,如身置天堂。

记得过去的六年求学生涯里,我们每天早上七点甚至六点多就要起床,以最快的速度穿衣洗刷,然后赶到操场,接着便是伴随着百年不换的广播体操歌,睁着不知是睡是醒的双眼,做着一点也没有活力的青春体操。有时候是跑步,有时候是升旗,总之留在我的印象里的就只有三个字:瞎折腾。

接下来就是上课时间了,说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白为何每逢我去走亲戚家的时候,只要对方一听到我还在上学,他们就都一个个用比我哀怨十倍的眼神看着我,临走时,一个劲地给我塞吃的,塞钱。叮嘱我学校里的东西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要让自己吃好穿好。现在想想过去六年的生活,还真是有点辛酸和不堪。

早读时间一般是一个多小时,上午的上课时间一般是四节,除去高三的时候另加一节外。下午的一般是三节。晚上的是三节晚自习,每节课四十五分钟,课后十分钟。上午放学时间大约十一点,下午的大约五点,晚上的大约十点。

总之就是真正的书生生涯,一天下来,除了上课还是上课,下课长什么样子,我都不记得了。那时候流行的一句话说:上课的时候盼着下课,下课的时间盼着放学,放学的时候盼着放假。

这是很经典的一句话,说出了每个初中高中学生的心理。

那时候的我们,摸不着方向,看不到未来,甚至不知自己为何而读书,而读的这些书,又有何用途。

很多学生被问起这个问题时,却都不约而同地回答,为考大学而读书。

是的,曾经的我们,都是为读书而读书,小学的我们为考重点中学而读,初中的我们为考重点高中而读,高中的我们为考好的大学而读。

篇三:掌握小说特点 问题迎刃而解

掌握小说特点 问题迎刃而解

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在笔者收集的2011年中考109份试卷中,有66份试卷的阅读部分包含有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尤其是微型小说,因其篇幅短小而又“五脏俱全”而成为中考小说阅读材料的首选。据此可以大胆推测,在2012年中考中,小说阅读仍将是阅读部分的重头戏,考查内容及题型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大家在备战2012年中考时,应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及其在中考中的考点分布规律,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训练。

一、梳理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就是一件事的几个阶段,或者是围绕某个人物(或某些人物)而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梳理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其叙述层次,理清行文脉络,弄清每个情节的作用,既是对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题型归类:

1.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如,2011年中考浙江宁波卷(以下所举中考例子均来自2011年中考卷)第7题:“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如,福建厦门卷第13题:“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3.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或者: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包含哪几个阶段?如,湖北孝感卷第12题:“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约定送行→___→___→___。”

4.概括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心理(或感情)变化。如,四川眉山卷第17题:“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起初:悲观→后来:___→近来:___。”

5.这篇小说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或者:某事物(具有线索作用)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如,四川内江卷第9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

6.分析安排某一情节的目的或作用。如,甘肃兰州卷第20题:“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hetongfanben/3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