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芙蓉镇》观后感

| 点击:

【www.pindukj.com--热门推荐】

篇一:影片“芙蓉镇”观后感

影片“芙蓉镇”观后感

上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芙蓉镇”这部电影,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它带我走进了1963—1979年,走进了中国的动乱年代,走进了文化大革命。

“芙蓉镇”是由谢晋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所执导的,影片开头就为观众展示了一对勤劳朴实的下层劳动人民,也就是本片的女主人公胡玉音。她与丈夫合开了一家米豆腐店,随后又建起了一栋新房,可是没想到,在当时的革命背景下,她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富农婆。1966,红卫兵在全中国兴起,她和本片男主人公秦书田(秦癫子)一起清扫大街,随后两人在相处中产生感情。玉音怀有身孕后,秦癫子向镇上上交结婚却被严加阻拦,直到1979年,文化大革命浪潮结束之后,本影片才呈现出圆满的结局。

如果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许多人会把它简单的作为一部农村妇女的悲惨情感史。但是导演谢晋确实以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为线索,批判文化大革命中人性的扭曲和阶级斗争。还记得影片里的一个情节,黎满根和他媳妇吵架时,在他被妻子摔到地上之后,他生气地拿鞋子去打她,可是他妻子却说了一句话“谁叫你坐在凳子的……”这句话让他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废。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中国人民心里,对“右”这个字是多么的敏感,或者说是多么的恐慌。“五类分子”“地主”等等这样一些帽子在当时一旦被扣上,那将过着如秦癫子所说“过着既像人又像鬼”的生活。中国人民恨这种“帽子”。可是影片中也有这么一群人,他

们是阶级斗争的保卫者,例如:李国香,王秋赦。影片中的李国香是县城派下来的监督干部,由于她嫉妒胡玉音和谷燕山之间的感情,便借右派之名对两人进行报复。导演正是想借李国香这种角色反映出当时人性的扭曲以及阶级斗争的可怕。在李国香被红卫兵挂上破鞋之后,她与胡玉音,秦癫子一起站在雨中。雨停之后,秦癫子给了她一把扫帚,她却颤抖着食指对他说“你这个反动右派!”后来,她与另一位阶级斗争的拥护者王秋赦狼狈为奸,最后落得个寂寞而悲伤的结局。而王秋赦在影片的最后还在敲着锣嘶哑着嗓子不停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

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农民,导演谢晋把他们与历史的背景结合在一起,给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为我们还原了当时最真实的中国,在现在浮夸之风渐涨的社会,导演谢晋能有勇气为国人真实地讲述中国历史上的错误之路,我们感谢他的这种勇气。同时也让这部影片被部分网友评为中国最好的影片。

“芙蓉镇”被网友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影片不仅仅在于导演把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政治形势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更有我们对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感动。

在看完“芙蓉镇”之后,我发现自己佩服起胡玉音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一个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桂桂。一个老实善良的男人,一个可以为了胡玉音壮着胆子去杀人的男人,最后被李国香逼得自杀。第二个谷燕山,是在她危难中把她救下来的男人。而第三个男人秦癫子,是告诉她无论怎样也要活下去的男人,哪怕是向牲口一样活着,这个男

人给了她生活的希望,也是她生命的救赎。

胡玉音一开始被划为富农婆时,她是恨极秦癫子的,她恨他为什么要在她门前写对联,明明知道自己是资产阶级右派还要出现在自己婚礼上。可是后来她感受到秦癫子的好,告诉她怎么在苦难中得到快乐,她还是爱上了他。因为秦癫子有一颗乐观的心,在他上交结婚报告被阻拦的后,在墙上贴上黑夫妻对联之后,他还是乐观的安慰着胡玉音“不管是黑夫妻红夫妻白夫妻的,总归是夫妻啊!”在得知自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后,他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哪怕是像牲口那样也要活下去。”因为他知道一旦他也离去,胡玉音极有可能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就算是在一个个残酷的事实面前。在他面对自己的敌人时,他也是如此地大度。在李国香被挂上破鞋后,他还是给了她扫帚,即使后来李国香不领情,但在故事的的结局他仍是劝李国香过上平常百姓的生活,不要再和百姓们过不去。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男人因为出生在那个满是“阶级斗争”的年代,似乎有多一点点的文化,有多一点点的知识都是罪过。

影片女主人公胡玉音,一位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她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感悟。不得不说,她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打理家务,经营小摊很有一套。同时她也是个懂得感恩的女人。在她第一任丈夫桂桂死了之后,她几次哭晕在他的坟地上。对于第二个男人,在胡玉音生产之时把她送进了医院,于是在孩子生下来之后,她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取名为谷军,也让没有子嗣的谷燕山没了遗憾。对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秦书田,她不离不弃等待了他十年,毫无怨言。而在1979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为她平反之后,有干部对她说,房子和钱都会还给你。胡玉音听后只说了一句话“我的男人呢?能还给我么?”,这一句话感动了多少观众。这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对文化大革命,对阶级斗争最直接的控诉吧!可是在影片最后她仍是如十五年前一样善良和漂亮。 就是这样一个重情义女子最终也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晚上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查了导演谢晋的资料谢晋(1923-2008),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谢晋是亲身经历的,他用他自身的经历拍下的这部电影,无需作假,无需夸大,他是经历者,他也是受害者,他不能忘记,他不能原谅,可是却也无可奈何。他用影片中谷燕山那句“完了,没完,完了,没完。”来提醒我们,生活还在继续。

影片“芙蓉镇”除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政治背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其创新也值得一提。

其实,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有许多,其中不缺名家之作,如: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阳关灿烂的日子”,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他们各有特色,其实不缺恢弘的场面,如游街,批判大会等大场面。而导演谢晋却是从一个山清水秀,宁静美妙的小村庄开始剧情,以逼真朴实的氛围,对接严谨的影像结构,将政治运动的变幻,人心的叵测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影片取得成功当然缺不了演员的努力演出。女主角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坚韧的性格之中蕴藏着一丝丝柔弱,在现实生活的步步紧逼之下,她柔弱地抵抗,就如秦书田所说“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也是感动全篇的力量所在。

也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来看这部老电影了,因为它的画质不那么清晰,因为它的题材过于沉重,也太过于遥远,但是在浮躁的今天,低俗文化流行的今天,我们青少年应谨记历史,吸取教训,继续前行在清馨的路上······

篇二:芙蓉镇

像牲口一样活着

——《芙蓉镇》

秦书田被判十年徒刑的时候,对怀孕在身同样被判刑的胡玉音说:“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胡玉音活了下去,后来也终于得到了自己平定安稳的生活。在我看来这是整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地方,生命能给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生命。

文革时期人们波折起伏的命运

以前遇到挫折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却始终没有被打倒,最终建立了如此卓著的功勋。能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人才是大写的人。”那时根本体会不到大起大落的人生命运,只是想着我现在的这些困难与邓小平传奇式的经历相比什么都不算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就自然而然激励自己了。看了这部影片便知道了。

记得秦书田在乱坟岗上这样描述自己: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鬼。那是一个可以把人变成鬼的时代,那是一个手里攥着自己正大光明挣来的钱心里都不踏实的年代,那是一个随时担心着自己会莫名奇妙地被划分为某个阶级的社会,那是人吃人的阶级斗争……整个观影过程心情都极其压抑和沉重,一方面是有些善良人民辛苦劳作却在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中翻不了身甚至被打倒被踩在脚下,一方面是饱受污蔑和

屈辱的灵魂倔强而又软弱。胡玉音辛苦劳作创造财富却被莫名其妙划为新富农失去了一切;王秋赦因为运动从一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变成了一个获得了财产、地位的党支书,却又因为运动变成了一个疯子;最具代表性命运的人物是李国香:从“四清”运动的工作组组长到被揪出来和右派分子一起被批斗,正当王秋赦青云直上时,李国香摇身一变重新又被结合进领导班子,与其说她左右逢源,不如说政治是她升官的工具……就是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牵动着每一个观者的心,仿佛我们在“文革”那段动荡的年代里也幽幽的活过一次……

对党和国家的态度

剧中黎满庚两次因为党组织抛弃和背叛了胡玉音,尤记得第二次他喝酒后哭着对谷燕山说:我没办法,他们逼了我两天两夜,又是在党组织面前,要开除我,我要跟着党。有人说怎么听怎么像“我要跟着利益”,我不知道黎满庚是真心所向还是利益所趋,我只是觉得只有在那个年代个人感情会和信仰挂上钩,现在想来还真是滑稽。

剧中还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谷燕山醉酒后出现幻觉,反反复复做着心里斗争:完了……没完!端起心中的机关枪对着茫茫黑夜扫射,最后一头倒在了雪地里,那时我热泪盈眶,为了革命事业,当年有多少人像他这样默默无闻牺牲了自己却没有得到党组织的认可和关怀。包括后面他在医院看到闪

闪的红星,回忆起往事,泪流满面。又记起曾经有人跟我描述战场上的场景,当你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的时候你就什么也不怕了,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枪林弹雨的时代换来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我们不用拿生命去捍卫我们的信仰,而有些人连精神层面都做不到坚守。 感情与命运的交织

黎满庚自小跟胡玉音青梅竹马,真诚相爱,只因玉音家庭出身不好、组织不允许而未能结合在一起,为此,满庚曾发誓一辈子要保护干妹子。然而,后来残酷的阶级斗争终于迫使懦弱的满庚向工作组交出了玉音的钱。胡玉音和秦书田三年多相濡以沫的苦难岁月,两个扭曲的灵魂、两颗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击出了爱的火花。就像谷燕山说的:其实我这个保媒的也是充个数啊,你们的真正媒人是手里的竹扫把、街上的青石板。后来秦书田入狱玉音撑着从怀孕到分娩到抚养孩子长大。患难见真情,也只有真爱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部影片感情和命运的交织,虽是阐述着永恒不变的母题:爱情,却因为独特的时代背景而更加动人心魄! 宽容

玉音原谅了黎满庚的背叛并宽容待他如哥哥,李国香因遭自己亲手提携的王秋赦的批斗扇了他一耳光,李国香一度被打垮时秦书田主动给他竹扫把,秦书田淡淡一句“安安静静地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

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不仅让李国香自觉难堪而且释然了多年的恩怨……并不是说他们彼此间的忍耐限度有多大,只是感受到在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再大的恩怨也不会放在心里,那时的人就明了,一切都会过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上就是有这样一个时代,是我们父辈们亲历过的,无论那记忆有多么恐惧现实有多么美好,我们,没有理由遗忘。

篇三:《芙蓉镇》观后感

《芙蓉镇》观后感

《芙蓉镇》是摄于1986年的一部反映文革中受冤百姓生活的电影。镇上年轻漂亮的胡慧音依靠做米豆腐而过上了富足美满的生活,同时单身汉王秋社因为好吃懒做而穷困潦倒。县上的工作组前来调查,发现了这种贫富差距而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又回来了,阶级剥削依然存在,再加上在全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胡慧音被扣上了富农帽子,丈夫被逼死,家产被全部没收,与右派知识分子秦书田一起扫大街。在长期的共同劳动与生活中,两人相互爱慕并结为夫妻。但是却被批斗,秦书田入狱,胡慧音带着孩子艰苦生活。文革结束后,秦书田被提前释放,胡慧音的财产也被归还了,一家人又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王秋社,却变成了靠乞讨为生的疯子。

看这个故事,是与文革分不开的。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是要剥夺胡慧音等人的合法劳动成果吗?“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要对革命元老、无辜百姓下手? 有一个现象必须警惕,那就是地方政府对中央命令的过度执行。所谓过度执行,就是地方打着中央的旗号,为了向上级夸耀政绩而采取的过分、过激行为。已经造成了巨大破坏的,如大跃进、文革,是被公开承认、批评的。但是很显然,中央要求大发展,要求铲除阶级敌人是没错的,但是到了地方上,虚报经济建设成果,乱建小高炉,放卫星,大肆制造冤案——这是中央所希望的吗?

这些过度执行的本质,一是党政官员科学素质低,执政能力弱;二是官僚之风严重,以讨好上级、创出政绩为目标,而不能实事求是地考虑当地百姓的利益。 现在依然有很多过度执行的问题。比如中央开展反腐倡廉行动以来,全国公务员叫苦不迭。打老虎、小苍蝇是要打的,但是缩减公务员待遇,真是不明所以。事实证明,高薪养廉是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呢,要以贫养廉吗?更可气的是,

有的地方为缩减开支,竟然还降低了教师的待遇,年终奖金、节日福利一概取消。这就是中央反腐倡廉所要的结果吗?该省的地方省,该花钱的地方就要花,如果仅仅为了中央一纸命令,仅仅为了做出毫无意义的政绩,就辜负了中央反腐的决心,更对不起百姓的殷切期望。

我非常讨厌“制度有问题”这样的说法,因为我们的人代会制度是完善合理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地方上的行政大权依然是被少部分人牢牢掌握,百姓意见没处说,说了也没人在乎。党政官员只盯着上级,盯着媒体,将好好的民主集中制弄成了官僚统治。如果硬要说制度有问题,倒也是有,那就是缺乏强制力来保证宪法的权威,来保证人代会制度的实施。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news/5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