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锦集六篇

| 点击:

【www.pindukj.com--试题答案】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锦集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1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2019年8月14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由分管领导带队,抽排业务骨干对全县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就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调研,现将检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我县有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户1.1万户,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3.3万人,耕地面积11.5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1.5万亩,草地面积62.5万亩,林地面积86.9万亩,目前成立专业合作社133个,截止2017年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共计43891.0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554.8万元,长期资产合计419.66万元,固定资产35916.6万元)。负债合计5972.8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465.31万元,长期负债为5507.5万元,目前所有者权益集体经济37918.27万元),经营性资产合计842.6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合计43048.42万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多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牧业、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垫付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干部及群众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二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部分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做法

  1、澄清底子,明确发展思路。底子清,思路才能明。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全面澄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底子,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去年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二是狠抓清产核资。采取账实核对、实地勘查、内查外调、合同清理等措施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所有权有争议的资产进行了认真界定,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严格财务审计。自去年7月份开始,结合“雁过拔毛”专项整治,认真梳理村(居)存在的帐实不符、账帐不符以及账外账、挪用公款等问题,全面掌握了村级组织“三资”情况。

  2、政策引导,注入活力。2017年州财政给予奖励资金120万元,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界限,以村为单位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将贫困村纳入产业园区,实现不同村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发展目标,打造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主要体现在:

  一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村里报账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科目用错,账表不符现象;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虚有债权债务;大多数固定资产没有建账,没有明细;资源性资产集体管理不善等。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几点体会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三、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目前,我县村务公开率已经达到100%,但村务公开的质量还不高,我们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2

  大锣村集体经济实行方案 为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深入推动精准扶贫,解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问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大锣村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行方案以下。

  1、指点思想 坚持以党的109大会议精神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1项重要任务,进1步解放思想,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情势,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增进大锣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调和发展。

  2、目标任务 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探索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情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可安排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经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使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再翻1翻。

  3、发展方式 本村可结合各地实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 (1) 成立村集体经营公司,建始县长梁镇大锣村建设有限公司,通过与长梁镇政签订大锣村易地搬迁贫困户房屋拆旧复垦项目施工合同,获得了大锣村50户拆旧复垦施工项目,现建设公司已完成20余户的拆旧复垦工作,将会在以后对其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预支款程序。

  (2) 成立大锣村齐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外地企业结对帮扶的方式,结合本村实地情况,大力发展瓜蒌产业,由合作社出技术和种子,农民种植入股,合作社协助销售的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同时壮大本村集体经济。

  (3) 以提供服务创收的方式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农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或创办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咨询服务,或展开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也可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劳务输出。

  4、工作要求 (1)精心谋划,科学发展。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准项目,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不能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弄好扶贫开发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增进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不弄行政命令,杜绝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2)因地制宜,稳步实行。各组要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态等实际动身,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实现1村1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多渠道多情势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3)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组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两委重要工作位置来抓,同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做好该项工作的归档工作。

  (4)检查验收,严格考评。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报酬与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挂钩,嘉奖对该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村干部。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3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全镇东南部,属梁外地区,全村总面积202平方千米,现有耕地15000亩,其中水浇地2000亩,旱地13000亩,已流转5000亩;全村共有13个社,总人口2667人、987户,常住人口980人、447户,共有党员77名,其中女党员8名,少数民族党员8名,党小组5个;主要种植农作物玉米、糜子、土豆,共有牲畜14500头(只),主要产业种养植业;有村卫生室300平米;有文化活动室80平米;便民超市1处,有240人、800头(只)牲畜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已硬化街巷4.5公里;有通村公路10公里。

  精准扶贫:2016年精准识别国家级贫困户35户100人,2016年底全部脱贫;2017年新增国家级贫困户0户0人;2018年新识别国家级贫困户8户15人,其中因大病返贫1户1人。

  二、 申报项目

  (一)项目名称:***村餐饮住宿服务

  (二)项目类别:餐饮住宿

  (三)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四)时间进度:项目获批后1年内建成

  (五)受益对象:申请项目实施成功后,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5人。

  (六)绩效目标:项目建成后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

  (七)群众参与和减贫机制:全村的农牧户全面参与监督,项目带动的贫困户全部受益。

  三、项目建设内容 536平米村委会后院旧房改造预计花费225490元;院落、大门、停车场建设预计花费144241元。共计369732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估算: 预计总投资:37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需投资37万元。其中:申请项目扶持资金3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餐饮住宿相关设施改造建设、设备购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专款专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四、项目效益分析

  1.收入方面 ***餐饮住宿服务中心建成后承包给个人,村委会收取固定租金三万元。

  2.利润方面 该项目通过“个人+村委会+农户”的模式运营,住宿餐饮服务中心可收购本村农牧户农牧业产品带动本村经济发展;村民可参股分红及受雇于餐饮服务中心管理维护务工等方面有效提高经济收入。项目运营后,预计年村集体收入可达到5万元以上,收益20%用于资助贫困户解决医疗费用或发展产业;30%用于村集体日常办公开支;50%建立账户专人专管,用于全村活动阵地建设及其它村集体产业项目,带动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五、 与农贫困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1. 探索建立“帮扶单位+村委会+基地+农牧民”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餐饮服务中心要带动全村贫困户通过出售农牧产品、劳务用工的方式增加收入,帮扶单位要负责解决村集体经济及其他村民种养植的电力设备保障。三要对农户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农户收益=保护价定价收益+额外收益。

  2.充分发挥餐饮服务中心作用,促进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脱贫。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是推进脱贫攻坚产业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既要指挥部署又要传导压力,既要研究谋划又要亲临一线作战,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村“两委”要定期召开会议,强化工作调度,着力解决问题,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村“两委”承担具体责任,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确保脱贫产业项目落实地见实效。 (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制定宣传计划,整合宣传力量,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宣传产业脱贫和脱贫向致富转变的措施办法,宣传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成就,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扶贫脱贫观念,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舆论氛围。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4

  一、引言与核心问题

  关于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邓小平曾提出“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在这一伟大战略构想指引下,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第一个飞跃”已经顺利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实现条件也渐趋成熟。可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为顺应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多次围绕如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2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2];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通过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到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治高度,凸显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要发展壮大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集体拥有生产资料、全体成员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取得劳动报酬的传统集体经济模式不同,是一种所有权关系更加明晰、成员主体更加清晰、管理更加民主、分配更加灵活和去行政化的新型集体经济[4]。这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有效组织农民、对接国家资源、激发农村发展动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应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动力引擎。然而,由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难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化土地、金融、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价值功能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撑。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产业兴旺的动力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业仍然是以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为主,经营土地规模较小、信息获取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弱、市场意识不强,农户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更缺乏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能力。因而难以实现产业振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明晰集体产权、成员界定并折股量化到每个成员(包括自然人和组织)的基础上,由成员各自独立出资联合起来而形成的[5]。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利益为纽带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有利于克服土地分散经营的弊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一方面,通过集体牵头、 农户参与、 企业入驻的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明确主导产业、 壮大产业规模[6]。另一方面, 可以解决传统农业高投入、低产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乡村产业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践也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也越活跃,产业发展也越好。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生态宜居的根本保障

  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由于长期以来基层政府和群众对乡村生态重视不够,部分乡村林、地、田、湖、水、草等最基本的生态条件遭到破坏,加上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相去甚远。原因在于,一是受长期以来农地分田到户实践影响,农民“分”的个体意识较重,“统”的集体意识不足,因而对“生态”这个集体资源缺少应有的保护。二是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缺少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村内垃圾污水处理不到位。三是分散的农户经营难以实现对农药、化肥施用的控制和监测,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提高农民的集体意识,增强生态保护观念,避免生态资源的“公地悲剧”。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起农药、化肥的减量化使用内控机制,减少对土壤、空气和地下水的污染。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为农村改善道路交通、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完善农村道路、环卫等基本公共设施,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振兴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乡风文明,就其内涵而言,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7],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明的文明形式。从外在表现看,乡风文明包括农村的风俗习惯,农民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素质修养、知识水平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等,是地域官风、民风和家风的综合体现。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价值观错位、道德滑坡、敬老孝老意识淡化以及农村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盛行,严重影响着乡村文明建设,其实质是乡村物质基础薄弱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表现;二是农民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弱化,缺乏应有的集体责任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方面,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可以有更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向激励,消除农村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可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平台,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责任感,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治理有效的有效途径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据国情实行了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村民自治模式是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伟大创造,其优点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宪法和法律安排下,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主选择村干部、自主决定重大村务、自主管理日常村务、全面监督村务运行等;同时,通过“四个民主”机制运行,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村民自治治理模式实施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农民缺少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另外,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仅剩老人、妇女、儿童留守,乡村治理人才匮乏,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效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吸引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提高农村集体收入,增强服务村民的资金实力和能力,通过利益把农民组织起来,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能吸引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农村,进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强化乡村治理的人才支撑,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生活富裕的可靠来源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当前,由于经营分散,农村产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加上农村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规模效应和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可以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乡村产业间良性互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财富积累,推动实现“生活富裕”目标。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可以有效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协同、要素配合、市场协力等困境,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等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由此,将全面激活农村市场、要素和主体,也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一是提供了发展的制度保障。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定位。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已有《意见》和《规划》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落实干部优先配备、要素优先配置、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的“四个优先”要求,破解乡村干部、要素、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难题。这些文件也为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如《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混合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等[8]。上述政策措施,也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增加了发展的要素供给。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在内的全面振兴。实现“五个振兴”的关键,在于强化乡村发展的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支撑。但就目前情况看,乡村振兴普遍面临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人才方面,提出通过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在财政投入方面,提出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在金融方面,提出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回归本源,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解决乡村资金难题[9]。这些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强化要素支撑。

  三是拓宽了发展的新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随后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10];《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等[11]。这些政策措施,为不同地区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可以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空间领域、选择范围[12]。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笔者调研的中部某县紧邻省会城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该县及各乡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强化服务指导和风险防控。各行政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初显。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187万元,村均11.7万元;全县275个行政村中的128个行政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占比为4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但在调研中也发现,该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瓶颈制约。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低,对政府帮扶依赖度高。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该县大多数村庄的集体资产都是“一分了之”,几乎所有耕地和林地等集体资产资源全部分包给了农户,导致村集体账上无资金、手中无资产。许多地方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相关部门测算,中部某县全部村留集体土地占比不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2%,有集体资产的村占比不超过10%。由于缺少集体资产,中部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在126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比达75.3%。部分行政村利用扶贫资金投资建大棚收取租金,每年集体收入只有4000元。

  从收入来源看,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帮扶项目的租金收入。相关部门统计显示,以省、市、县财政扶持项目出租获得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在全县占比达50%以上。目前,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已经形成对政府帮扶的高度依赖。

  二是发展非均衡性突出,结构呈分化趋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决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村干部的素质。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村干部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拉大[13]。这一点在笔者调研的中部某县得到证实。靠近城市和县城、交通便利的村庄,更多分享了区位优势带来的红利,村集体的各类资产更“值钱”。同样的厂房或其他物业,在临近城区近郊很容易出租并取得租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距离城镇较远的农业乡镇,因能够盘活的资产有限,物业出租困难且价格低,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因而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在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可达390万元,最低则为“零”,平均值为24.9万元,中位值为5.72万元,差异之大,可见一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也较为明显。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财政资金多被整合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贫困村因得到较多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得到较大程度改观,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大部分非贫困村因没有资金扶持,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

  三是瓶颈制约因素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近年,各地通过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探索有效实现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制约因素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第一,思想认识误区。有些村干部认为,农村既无资金,又无技术、人才,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因而缺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也有些村干部认为,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集体经济存在很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经营成功收益是集体的,经营失败责任是自己的,既落埋怨,还会丢选票,甚至背债务,因而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中部某县甚至有个别乡镇干部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全没有必要,原因是存在“搞好了怕干部侵占,搞不好怕老百姓闹事”的顾虑。第二,资源禀赋不足。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分”得比较彻底,多数村没有可供集体支配的要素资源,投资缺少资金、开发缺少资源、经营缺少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村有一些可用资源,但因为位置偏僻,难以用于发展产业。第三,村干部能力制约。笔者在中部某县调研了解到,在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村,相当一部分村支书对市场了解少、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经营能力差,有资源不会用,不知道种什么、养什么,也不知道要开发什么、引进什么,找不到利用当地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有的村干部仅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但缺少清晰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因而难以付诸实践。第四,人才支撑乏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缺少领路人和带头人,又缺乏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人才短板突出。

  四是扶持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资金量小,产业层次低,比较收益和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政府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大力扶持。然而,笔者在中部某县调研发现,政府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投入资金较多,而土地要素投入明显不足。如该县为实行集中居住的村民每人预留0.4亩保障用地,但用地指标被县里留用或挪用,五年过去了,农民的保障用地都没有得到落实,村里谋划的新型集体经济项目也无法实施;一些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需环评等手续,两年都批不下来。另外,政府部门之间政策不协调、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政出多门”,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支持合力;由于缺少法律定位,按一般企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税,农村集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扶持;一些地方县乡两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缺少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统筹考虑,导致集体经济项目同质化严重等。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应充分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和要素供给机遇,找准功能定位,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的强弱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也决定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乡村振兴背景下,应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头雁领航作用。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其发挥头雁领航作用。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放宽村支部书记选聘视野,把那些有干劲、有能力、精力充沛、思路开阔的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纳入村支部书记选聘范围,通过组织程序任命为村支部书记,使之成为乡村振兴中能打胜仗的指挥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并加强考核管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是配强村委会班子。实施基层支部建设“堡垒工程”,通过培养党员中的“新生代”力量,把那些思维活跃、思想观念解放、文化程度较高、事业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通过考察吸纳到村委会,使其成为村委会班子成员。利用互联网、实地考察、现场和远程培训等途径,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引领发展能力,打造一支懂管理、会经营、讲奉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村支部书记的左膀右臂,为发展集体经济献计献策。

  三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可以借鉴国有企业的做法,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到产业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设到哪里”。如可以把党组织建在涉农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组织中,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发展难题

  从总体上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还在起步阶段,要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瓶颈制约,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解决土地难题。长期以来,许多地区没有把乡村发展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导致乡村建设用地指标获取难,这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破解乡村发展的土地难题,《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14]。对此,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政策,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把乡村发展建设用地纳入其中,并适当提高其比例,解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难问题。实践中,可考虑不同行政村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如对城镇化程度高、已经实现集中居住的村,要尽快落实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预留用地;对于集体土地被依法征收的村,应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为被征地村安排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留用地。对没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村,政府应单独切块,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破解资金瓶颈。当前,资金问题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须通过调整和完善财税和金融政策,强化财税金融支持,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在财政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优先”要求,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财政资金投放要平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比例,扩大投放面,形成普惠政策。资金投放手续要简单化、便利化。在金融方面,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降低信贷担保门槛,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回归支农本源,解决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融资难题。在税费方面,落实好税收减免政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税收,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和农民个人所得税等,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做到可免尽免、可减尽减、可返尽返,降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成本。

  三是补齐人才短板,强化智力支撑。应推进财政、金融、社保政策创新,吸引不同类型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补齐乡村人才短板,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撑。一方面,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市场经营、信息获取、应对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农民、本地籍企业家和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回乡创业兴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三)做好县级层面设计,强化政府引导

  应以县为基本单元,做好设计和发展规划,引导乡镇和行政村合理选择产业和发展模式,避免雷同化发展和同质化竞争。

  一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种养业。目前,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与低端农产品供给过剩的结构矛盾。县级单元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制定农产品种养结构调整规划方案,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引导乡镇和行政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调整种养结构。同时,做好市场研究和调研指导,推进信息共享,避免盲目跟风、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产品滞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集体收入不稳定等。

  二是制定农村电商发展服务指导方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借助“互联网+”开辟特色新路子,通过“电商+”带动农副特产品产业发展,推动产供销一体化。为此,须加强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服务引导。第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商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线上服务、发展电商业务提供服务保障。第二,支持和引导涉农经营主体开展网上售卖服务。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免费网络培训,鼓励并扶持他们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销售业务。第三,建设集农资及农产品价格、供需等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互联网特色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规模。第四,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是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须要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走具有本地特色的订单制、合同制发展新路子,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然而,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盲目性和无序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注册数量多、真正运营的少,注册商标的少,品牌化建设不足,人才科技支撑不到位等。应通过制定县级层面发展规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各乡镇注册数量、合作模式、产业项目等进行规范和指导,避免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

  (四)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发展新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15],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当地特色优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是传统农业村镇应做好“农业文章”。传统农业村镇应充分利用农业基础优势,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效益和附加值。也可以利用集体“四荒”地、林地、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是城区近郊村镇应做好“商贸服文章”。城区近郊村镇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交通等优势,通过资产租赁、合作经营、组建劳务公司等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通过提供农业配套服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为农业生产经营主提供生产管理、农机服务、物流配送、农业电商等配套服务;还可以通过提供中介服务,如建立劳务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劳务派遣、技能培训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生态资源丰富村镇应做好“生态文章”。对于生态和环境优势比较突出的村镇,应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打造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五)提升村民集体意识,凝聚发展合力

  鉴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农村集体经济弊端,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分”的思想不断固化,农民集体意识淡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提升村民集体意识,增强村民集体认同感,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由于长期“分田单干”,农民缺少应有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难以形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共识。在笔者调研的中部某县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村委会以原租金10倍的高价赎回了被出租的集体土地,准备用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结果,在村干部外出考察项目期间,村民自发聚集起来要求按人口平均分配被高价赎回的集体土地。对此,应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农民的集体观念、集体责任感和集体经济认同感,形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在教育模式上,可以组织村民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华西村、南街村、烟台南山村、河南新乡刘庄等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典型示范提高村民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

  二是以制度明晰“公私”边界。中部某县出现的“村委会高价赎地、村民分地”表明,村民对集体资产的“公私”边界不清楚。“公私”边界不清楚将会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原因在于,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资格清晰、产权关系明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要在清产核资、界定成员的基础上,规范建立村民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因此,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集体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界定集体产权与私人产权的边界,以严格的制度保护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权和集体财产权。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5

  一、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1、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开支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村干部的补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仅靠“乡统筹、村提留”不够用。只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属于自己自由运转的资金。

  2、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

  3、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层层下达的各项指标不断伸手向农民要钱,增加农民负担,违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党的基础。

  4、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已达到小康标准,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

  二、勺窝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勺窝乡总面积60.52平方公里,辖有23个村行政,有农户7148户,人口27236人。耕地面积15440.13亩,林地15444亩,荒山荒坡30004亩。各村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而一些村虽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没有任何企业落户,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部分村因有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维持了村一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没天地村、勺窝村、压落村。据统计,勺窝乡没有一个村年集体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可想而知,各村的集体经济是何等薄弱。近年来,勺窝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没天地村建立了桃园示范基地1个,杨梅示范基地1个,引进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5个,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还在湖坝村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1个,六营村建立了60户的养牛示范基地。同时,还向上级争取,为没天地村、勺窝村、湖坝村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借助远教的资源优势,给农民传授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以此来带动其余各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有较强经济意识,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发展得比较缓慢。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如何影响全乡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转自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三、勺窝乡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勺窝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主要是基础弱,条件差,此外,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2、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大开发利用。

  四、勺窝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年年初,已对部分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村领导年轻化,大部分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胜任村一级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

  2、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确定不同的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菜园、园林、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村级经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乡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对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应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大力改善农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资产及农村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6、扶持种植(养殖)大户,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对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适当的扶持,如资金,技术和信息扶持,先让一部分农户取得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影响周围的农户。加强对农户技术指导,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如:*年7月,乡党委、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六营村贷无息款,每户贷2000元,从而建立了60户的养牛大户,并由畜牧站进行技术指导。

  7、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考试题答案6

  2018年10月,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农业的生产,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关人员要找出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帮助农民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的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发展的速度,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逐年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人们的教育、娱乐以及资源分配存在极大差距。国家为了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政府需要对农村的集体经济建设多加关注。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现在农村很多青年都放弃务农选择去城市打工,农村的劳动力明显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可以给农民购买一定的高科技机械,例如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以及洒水器等,通过机械化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力。

  其次,政府要重视农业优惠政策,我国政府一向對农业多加照顾,农业方面的惠民政策也有很多,例如,农林扶持项目计划、星火计划、水产养殖补助和农田生产补助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帮助了农业集体经济发展。但是,部分农民的经济水平不高,在物价飞速上涨的环境下,农业收益不足以支撑消费,这样的政策并不能保证他们会进行农业生产工作,所以,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保障民生安全。

  最后,政府应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偏远农村建立教育、娱乐以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比如卫生所、娱乐广场、幼儿园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培养村部精英,注重干部个人能力

  对于农村的干部选择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培养村部精英,注重干部的个人能力。一个农村能否发展,取决于这个农村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如果一个村干部在工作中不关注民生,那么农村集体经济就无法得到发展。所以。在村干部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村干部要做到村集体财产透明化。在农村,很多土地、钱财和农具都是属于整个农村的,村干部必须保证农村集体财产透明化,不能出现公器私用之类的问题。第二,村集体资金流向要明确细致,在集体经济的模式下,一个村子的资金数量会很巨大,为了保证人民可以放心将资金交给村干部,村干部必须对每一笔资金都要详细的记录,对资金的流向要进行公示,使每一个村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资金的流动。第三,村官要光明磊落,主动接受村民们的监督。作为一个村官必须能够接受村民的监督,农村补贴的认定、申报以及领取都要经过村官的手,为了防止工作中出现问题,村官必须要以身作则,敢于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真正的两袖清风无愧于心。为了保证村官可以做到这三点,有关部门需要经常对村官进行干部培训,及时发现村官身上的问题,从而及时作出改正,提升干部的个人能力。

  三、采取因地制宜原则,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想要发展农业集体经济就需要有关人员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我国的地理环境颇为复杂,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气候类型、生态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地区应当遵守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最适合各自发展特点的农业进行劳作。例如,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农业的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其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气温为2-6℃,平均降水量470-770mm。对于这样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大力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如莜麦、豌豆、谷子、蚕豆、黑豆、黍子、荞麦等。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以耕种的主要经济作物为胡麻、油菜和黄芥。

  要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就要转变当前的发展思路,有关人员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在农业生产中选择最适合当前环境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有关人员可以坚持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将自身生产的农产品以最大利益销售出去。农户也可以采用当前“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网络将农产品进行销售,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

  四、规范监管体制,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

  想要规范监管机制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就要从实际出发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首先,农村应当进行集体化建设,构建农业资产增值保值机制,对农村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统一处理,在效益最大化的时候将农产品进行售卖,保证农产品的收益最大化。其次,建立台账管理体系,村干部要对村庄的农产品进行整理,对资产的流向进行统一记录,经常进行资产审核工作,使村庄的资产更加清晰化准确化。再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现有的农民工作进行整改和规划,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记录,可以采用积分的方法,将有关人员的经济收益与绩效挂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入现代社会的管理体系,如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押金制和股权制,完善当前集体经济的管理体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最后,要对集体经济管理采取监管制度。在农业生产的工作中,有关部门要选择专业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要观察当前劳动人员的工作,找出农民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找出解决办法,优化农业工作。

  五、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发展方向

  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42元,增长8.8%,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在农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增幅最大,达14.2%,比上年同期快4.3个百分点。虽然农民收益在增长,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所以很多农民依然选择放弃务农。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让农民可以明白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激发农民从事农业工作的积极性,使农民明白以后的发展方向。并且,有关部门要对农业加大保障力度,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避免出现农业劳动力流失等情况。

  六、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快速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就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村部精英为农业做好引导工作,采取因地制宜原则保证农业生产,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提高经济收益,明确发展方向保证农业生产力不会流失,从而使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得到开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jiaoxuekaoshi/20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