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

民营企业相关范文

| 点击:

【www.pindukj.com--申论范文】

篇一:申论范文—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榜单上,我省有2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10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7个席位,占浙江省GDP的71%,就业的90%,税收的60%源于民营经济。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内部的发展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它可以将企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 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

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

工程大,项目多的外资经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业的上市等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面薄弱许多。

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21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首先,民营企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环境来讲,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臵、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力的优惠。

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惠措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更多垄断行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业扶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取资金;在对发行、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好在核定相关情况后,给予其上市的资格。在其他方面,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浙江省的一个新增长点,我们的政府应从打造“有为”政府着手,从各方面予以积极引导,使它这辆高速列车越开越快。

《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这篇文章算是较好的一篇作品,即得分刚刚超过40。它能成为较好的一篇作品,主要在于基本上避免了以上所提及的几

个方面的明显的毛病,或即大体上符合申论考试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尽管由于它尚未能更进一步显出一点独特的特色、个性或者风格,因此还无缘厕入最好的作品之列。 我们细读这篇文章便不难发现,首先,文章的结构是完整的,即包括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的部分。具体说,文章首先在第1与第2两个自然段中提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即我省“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特别□(字迹不辨)畅,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字迹不辨)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接下来在第3至第5个这三个自然段中分别分析了阻力的根源,即“人才的缺乏”、“融资力量薄弱”以及“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最后便在第7至第9这三个自然段中提出了消除阻力的对策,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人才强企战略”以及“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制订措施。如此写来,不但结构是完整的,而且思路也是清晰的。其次,无论是分析阻力的根源还是提出消除阻力的对策,都没或者仅偏于企业一面或者仅偏于政府一面,而是两面兼具,这就显出思维的全面性。再次,文章在第2自然段末“在这里,我们不仅(错,应为禁字)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这一句话,把文章的写作从提出问题的第一部分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析问题的第二部分,同时又专门用第6自然段作为分析问题的第二部分与解决问题的第三部分的过渡,此外文章还特地用短小的第10自然段来作为全文的收尾。凡此,均使文章做到了首尾呼应、一气贯通。 这篇文章所以未能成为最好的作品,除了缺少所提及的缺少特色、个性或者风格以外,其文字的功底不够扎实也是一个颇要紧的原因。比如,正像上面一些例子所表明的那样,书

写颇为潦草、随意,以致许多字迹极难辨认。再如,一些地方词语的使用也有欠准确,如第8自然段一开始的“打造人才强企战略”中的“打造”一词显然不能与“战略”搭配。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

约型消费模式。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不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要加强大气、土地、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根源。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

篇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时间:12-03-20来源:职称晋级网作者:代写职称论文点击:591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成长壮大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然而,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只是“昙花一现”或经营“步履维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体规模和实力仍然很弱,在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即民间自主经营的企业,或称“个人私有制企业”、“体制外企业”,它是指那些在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自发成长起来,基本上不受传统体制(农业文明方式的或计划管理的)管理的企业。在我国广义的民营企业包括: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外资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国有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制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民营企业的发展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压力,从而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受市场准入和自身力量的局限,民营企业虽分布在大部分工业行业,但真正占有较大比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性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据全国工商联开展的2002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

1.2亿元以上的民营会员企业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达到这一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以纺织服装鞋帽和机械设备电子等传统制造业和商业、房地产、建筑等传统服务业较多,重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等行业民营企业较少。有些地方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趋同,形成同类企业对原料、资源、市场的过度竞争,使利润率逐年下降。

从科技含量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托的是经营方式灵活、劳动力廉价等优势,生产装备、生产方式、产品技术含量都还处于较低水平,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

从经营方式来看,民营企业较多的是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特别是企业在进行原始积累的初始阶段,有的为追求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存在着高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问题。

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据调查,截止2001年底,东部地区

民营企业资本金的比例为43.4%,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民营企业资本金占到全国民营企业资本金的近70%,大大高于中西部的合计。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模式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迅猛,而且在规模上也逐渐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1月至11月,我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利润总额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50.9%。而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为4771.5亿元,比2006年增长36.5%,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64%,比2006年提高了0.36个百分点。个体户税收总额为1484.2亿元,同比增长24.2%。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资源配置、吸纳富余人员、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已经度过生存期,处于(是非化(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即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的阶段。现在民营企业因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很多民营企业在经历过创业初期的成功发展之后,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规模偏小,总体经济实力不强

虽然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这毕竟是少数,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市场份额小,大部分只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某个领域从事低层次的生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由于国民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无力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加上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很难与国外资产规模数百、上千亿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竞争。

(二)投资领域范围有限,市场准入有待进一步放宽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和促进民企发展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十六大后,政府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适当放宽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进一步简化了民营企业的注册审批手续,使民营企业的地位和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在“国民待遇”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民营企业的投资范围仍然受到限制,在包括银行、电信、高速公路等行业不得进入,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等行业中限制经营。而在涉外经营方面,目前我国对民营企业申请自营进口权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注册资本和净资产都在850万元以上,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得只有1%的少数民营企业才能达到此标准而获得进出口权。由于不能在市场中平等地参与竞争,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重视硬件建设,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民营企业由于初期创业的艰难,使得企业只注重硬件建设,比如技术、产品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民营企业老板的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企业文化缺乏引导和建设,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化具有很多消极的因素,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四)研发费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水平仅为0.4%,而国际企业界的实践经验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在5%以上时,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充分发挥;比重为2%时,仅能够基本维持;如果比重低于1%,

那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而研发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但目前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果必然会制约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受传统观念和经营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客观来看,大部分民营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

三、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研究

(一)尽快对民营企业落实“平等国民待遇”政策

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应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专门机构评估个人或组织的信用,让金融企业以此为依据发放贷款,而不是以企业所有制为依据。同时,国家应鼓励发展民营金融企业,以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政府应加快建立包括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在内的与民营投资有关的投资信息网络和发布渠道,引导民营投资健康发展。面对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具体的做法是:

动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增强出口退税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对以前调整中被“错杀”的高附加值、自主创新产品,通过细化税号等方式,提高或恢复退税率;对涉及民生、就业的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制订动态调整预案,必要时可适当提高退税率。

支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在出口环节,加大对民营企业在、研发、认证、展览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进口环节,对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机械装备、初级原材料等,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

从根子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我国金融结构不合理,每次银根紧缩受伤的首先是中小民营企业。应在加强监管和增加透明度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区域银行、农村银行、中小银行,从源头上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

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和引导。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对政府呼吁最多的并不是要倾斜、要“吃小灶”,而是要公平、要便利。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不能简单地退回到传统审批方式的老路上,宜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包括简化程序、分类指导、融资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以及组织不同类型企业相互交流等。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在企业主自身素质和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唯有从企业外部聘请在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代为管理企业。企业主授权或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日常事务,经理被赋予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决策自由权,同时加强各职能部门建设,形成较为科学的集体决策机制,可避免因决策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然而就实际情况看,就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说,虽然许多民营企业尝试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置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组织机构,但这些机构很不健全、不规范、没能真正发挥作用,一些企业主在决策上仍然大权独揽,没有真正放权,

使得企业主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不明显。当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经理人市场的职业道德缺失。因此,如何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也是企业所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无论如何企业要发展,一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职业的管理系统。民营经济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和管理模式,可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需求来确定。但是,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民营企业,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使民营企业提高决策水平,重视商业信誉和形象塑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三)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改造和升华传统产业,可以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些非关键技术的产品是可以买到的,而基础和能力是买不到的,它需要精心构造和持续积累。增加对新项目、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资金投入。投入比例多少,视企业效益情况而定,效益好的企业可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考虑,效益差一些的企业可在营业收入的5%以下考虑。如果民营企业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可与专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投入一定资金定向研究项目。尤其是看准了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要迅速加大资金投入,加速积累,使科技投入达到有利于知识经济形成的较高的水平。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早地预见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二是企业对自身的研发要有高投入和高保证,并注重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借助“外脑”来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四是建立企业创新评估体系,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引导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发展方向;五是借鉴领先企业的创新之道,把握最新科技动态,及时获得相关的创新信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把人力资源管理当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企业成功之本,民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招人才,合理、最优化使用和管理人才,并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的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家族式管理体制,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适当引进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转变用人观念,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例如,进行充分的授权,改变任人唯亲的状况等。首先,企业应建立起一种“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把人看成是一种资源,而不是成本,努力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其次,企业应有正确的选才原则。例如,企业应坚持能岗匹配原则、求实不求高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则等。再次,企业应坚持因事择人、因人择事、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使人才得到合理的配置。

四、案例分析:长期民营企业A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实证分析

(一)企业A基本概况

企业A成立于2006年。由XX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XX焊接设备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组成,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电弧焊机、电阻焊机、焊接成套和专用设备、电阻焊微电脑控制器、软起动器,变频器、整流元件及各类焊机配件等。该集团公司是国内专业研发和生产各类焊接、切割设备和焊接成套、专用设备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在近2年的时间内,生产

产值和销售额都有较大的提高,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是国内焊接设备生产基地之一。该企业由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新生产基地,占地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6千多万元,2006年年底启用。该公司2009年销售额比2008年增长59.32%,国内区域市场销售网形成并迅速扩大。企业成长迅速,规模效益开始出现,市场开拓能力迅速加强,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开始具有品牌效应,股权开始出现多元化,同时公司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本文将该企业现阶段定为成长型企业。

(二)企业A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人事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A某些领导认为,人力开发与管理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不愿投入,造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比较粗放,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其管理者持有这样的观念,员工被看作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的人。现在人才市场上供过于求,对人的尊重、信任、关心没有必要,对于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雇用意识较浓,爱惜意识淡薄,并把员工视为企业赚取利润的机器,将人当做“工具人”使用,而不给人以激励和尊重,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从企业A提供的2009年12月15日的全企业员工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如下:共有员工136人,其中员工的年龄结构如图2,以及文化程度结构如图3。从图2可以看出20-30岁的员工占62%、31-40岁占23%、41-50岁占10%、51-60岁占5%,可见员工的年龄年轻化现象,虽然年轻的队伍充满活力,学习与成长的主观愿望强烈,但人员稳定性也就大大减弱了。从图3看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大多数58%,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25%,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只占15%,具有研究生博士文化程度的只占2%,企业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员工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不强,特别是学习能力不强,进而导致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步发展比较缓慢,最终会导致企业的发展缓慢。而现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企业如果缺乏高素质的、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企业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企业就会逐渐被社会淘汰。 3.人力资源部名存实虚

人力资源部名存实虚,其主要工作仅由行政办公室主任一人兼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招工、签订合同、档案管理等,没有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同时公司领导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片面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极力压缩部门编制,仅由自己认为可信之人担任人力资源管理职务。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很多时候只凭借经验进行管理。这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极不协调。

4.激励机制有缺陷

企业A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制度,大部分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的制度。多数岗位货币激励的差距没有合理拉开,分配中依然存在平均主义现象,货币激励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其次,由于缺乏与员工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有关的激励手段,使员工可能通过工作获得的多种满足转化为单一满足,降低了员工工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5.员工培训体系欠缺

篇三:民营企业财务调查报告

民营A企业财务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像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并逐步趋于成熟。民营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新技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亮点。但是民营企业毕竟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民营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选取民营A企业作为考察点,对民营A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找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完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调查对象:

1. A企业简介

调查内容:

1. A企业财务基本情况

A企业的创办人是一位辞去公职人员,他是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财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几乎没有正规财务专业本科学历。财务暗箱违法行为比较严重。总的来说,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调查结果

一、A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者素质低下,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A企业内部财权集中在关键人手中,过于注意控制,而疏于管理。笔者在A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的出纳人员由老板亲戚担任,且地位高于企业其他财会人员,出现了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停滞在较低水平,财务管理硬件投资少则又少。在核算方法上企业仍停滞于过去简单的记帐,会计基础十分薄弱,通晓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的人很少,不能够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2. 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

A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隐匿在盈利光环下。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

3. 成本管理严重弱化

A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企业把几种甚至十几种主要产品成本笼统地汇总核算,一旦企业出现亏损或盈利,管理层却不知道哪种产品盈利多,哪一种产品盈利少,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

4. 资金筹集和使用缺乏科学性

客观上,很多企业筹资渠道狭窄,很难通过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民间资本中拆借,其结果融资数量小、成本高。

主观上,企业筹资难的原因之一是财务管理上的随意性。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提供财务报表虚假的成分居多。企业的领导及财务人员对内含报酬率、投资报酬率及现金净流量等财务管理指标不甚了解,项目可行性大多请别人代写。

在资金投放活动中,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想一蹴而就,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及防范。在资金的运用上,企业在盈利时,不注意资金的节约,过多将资金投入企业非生产性支出。一旦市场变化,生产资金紧缺时,资金却无处可筹。

5. 财务利益分配滞后

A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与亲朋好友共患难,度难关,创家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创建人不能志同道合,二次创业意见相左,他们担心控制权旁落,排斥主权资本进入,拒绝在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资产关系。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中层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

二、 应采取的对策

1. 提高民营企业主、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及综合素质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管理素质。民营企业主要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考察或参加专项研讨会,利用业余时间系统自学,边工作边函授,听讲座,参加短期培训,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渠道来提升自己财务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一方面可高薪聘请资深的财会人员补充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企业现有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技术轻视财务的陈旧管理方式。

2. 实现财务制度规范化和财务管理预算化

企业财务部门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生产营销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在每月制订财务预算时,为避免出现预算的差异,还应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修正财务预算指标。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的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3. 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要利用自身拥有大量有关成本核算信息的有利条件,运

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最佳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产品核算方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产品要详细核算其成本构成,并为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要做横向对比,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生产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核算考核范围,建立以成本、费用、利润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将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通过考核绩效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部门不能局限于目前成本核算内容,不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责任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

4. 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

(1)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

(2)在筹资活动中,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

第一,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避免企业的效益过多地分流于资金利息,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jiaoxuekaoshi/1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