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张黎明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 点击:

【www.pindukj.com--发言稿】

  张黎明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今天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感到十分光荣。我为自己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能赶上这样一个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伟大时代,而幸福和骄傲。

  这一刻,我想到很多,有组织上多年的培养,有激励我前行的老一辈电力工人、父母、妻子,还有一路走来共同奋斗的同事们。正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不忘初心的价值和力量。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中建六局的一名老党员、老班长。小时候,父亲为参加湖北二汽、引滦入津等国家建设,带着我们全家从北到南,又从南走到北,到处辗转。“南征北战”虽然苦,但我从来没听父亲说过一个“不”字,从未向组织上讲过一次条件。从父亲身上,我很早就懂得了老一辈产业工人的牺牲和奉献。

  1987年,我18岁时正式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上班的第一天,父亲找出他以前用过的一把老虎钳子递给我,跟我说:“黎明,这把钳子给你,电工可是个技术活儿,一定把技术学好了,让同事们信任你,这才是咱工人的本分。”

  父亲的话我一直记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网基础薄弱,电力施工条件也艰苦。三伏天爬杆作业,电杆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遇到雨天,手和脚又能泡到发白,冬天干活儿满头汗,风一吹又冻得打哆嗦。为学好技术,这也不算什么。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认真,但对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还模糊。是师傅们的一个举动,深深影响了我,或者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是在我工作第3年的深秋,一条重要线路发生故障,需要紧急带电处理。可是,架线的铁塔被围在烂泥塘中央。按照规程,带电工器具和上杆作业人员不能沾水。为了保证安全,我们架了一个8米长的木梯子通到铁塔边,但是木梯比较软,人走到中间很容易落到水中。

  这时,班里的张连运、孟祥芳两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一声不吭跳进泥塘,趟着冰冷刺骨、齐腰深的泥水,一步步地走到池塘中间,用肩膀顶住梯子,让我们从上面通过。作为徒弟的我,犹豫着不忍心从师傅的肩上踏过,但他们却用坦然而坚定的眼神儿示意我“快过!”看着泥水中岿然不动的师傅,那一刻,我的血液沸腾了,脑子里浮现着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的镜头,老一辈产业工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下子感染了我。

  从此,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也要像他们一样,纵身投入心爱的电力事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作为一名电力抢修工人,我最大的心愿是老百姓想用电时就有电。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没有“金刚钻儿”不行。怎么练就“金刚钻儿”呢?我的师傅是这么说的:脚不脱泥、手能绣花、扎根一线、追求极致。

  为了熟悉设备环境,我总爱沿着电线杆子“溜达”,拿着小本儿把线路切改、沿线环境变化画下来。为了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我分析了近万个故障,出50多个经典案例,形成了《急修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

  我认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久久为功,你就能成为大家眼中的行家里手。

  虽然有了抢修故障的“绝活儿”,但我更希望这“绝活儿”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绝活儿”用的越多,意味着电网故障就越多。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年,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天津滨海电网逐步升级为坚强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的抢修效率由过去的“小时”提高到“秒”为单位。

  时代在发展,工人要进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代产业工人不仅要出力流汗,更要敢于创新,为这个时代贡献我们工人智慧、工人。

  这些年,抢修压力减小了,创新动力却更足了。在公司支持下,我们搞起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早期的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占位型驱鸟器到现在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越搞越大,专利越来越多。身边同事问我,你哪来的那么多创新灵感、创新动力?我开玩笑地说,我有三服妙药:一是热爱,我热爱这份事业,一直觉得工作是快乐的,创新让工作更快乐;二是用心,用心对待工作中的难题,你就会发现创新无处不在;三是支持,这些年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创新型企业,给我们这些蓝领土专家以巨大支持,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让我也越来越有信心。

  2007年,我成为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我们的服务队也是国家电网公司4284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中的一员,我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感到由衷的自豪。因为,我们在大江南北、城市乡村,都搭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电力“连心桥”。

  服务队走到现在,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更离不开队员们的坚持。记得那是2008年奥运保电期间,工作非常繁忙。队里有个叫张振山的老师傅。他为人比较内向,天天干抢修、搞服务,不声不响,1个多月没休假了。让他休息一下,他总说没事。直到奥运会闭幕前一天上午,他跑来着急忙慌地跟我请假,说家里有点儿事,老爹不太好,得回去一趟。我一想,不放心啊,随后就跟了去。一踏进他的家门,正看到他跪在床前放声痛哭。原来,他的老父亲刚刚过世,这单位离家不到2公里呀,他愣是没有赶上送父亲这最后一程。我感到万分内疚,就问他,怎么不早说呢?振山哭着说,服务队好不容易有个样子,我是队里的老人儿了,得带头儿啊!那一刻,我流泪了,我似乎又看到了师傅们纵身一跳的样子。这是人民电业代代相传、永不熄灭的火种啊!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要把这颗火种传下去,必须要把服务队干好。为老百姓办好事,吃再多苦,受再多累,幸福,值得!

  我也想忠孝两全,当一名好工人,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很多时候确实不容易。2012年7月,我父亲病重住院,需要有人陪床,父母怕影响我工作,坚持不让我值白班。但值夜班也会赶上夜间的抢修,那时确实非常累。我想照顾好父亲,但又怕耽误了工作。就和父亲说,咱俩用一根儿绳子把手连起来吧,如果我睡着了,您需要我时,一拽这根儿绳子,我就能醒。就这样,这根儿绳子连着我们父子俩的心,陪伴我们俩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但它却没有陪到我父亲的康复。

  我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不仅如此,父亲还要经常离家去更远的工地工作,有时一干就是一年半载不回家。记得那时,我总喜欢问我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妈总是一句话,等树叶黄了,你爸就回来了。于是,我就养成了坐在门口看树叶的习惯。小时候,在等待父亲回家的滋味中长大;长大后,我又在父母的盼望中回家。我从小远离家乡,没有经历过老人的离世,总以为父亲会永远陪着我,我总以为自己能像抢修故障一样,把父亲抢救回来。可是,那年的8月9日,父亲还是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的爱人李海春,26岁就下岗了,但她也一直梦想着自己还能再有一份工作。这些年,她摆过摊,当过保洁,干过物业,但为了照顾一家老小、支持我的工作,她不得不一再地放下。有一次,我看见她在一个鹅蛋上写下两个字——“坚持”。我知道,那是她至今都没有放弃的梦想,我更知道,那也是我欠她的一个梦想。我们俩有个约定,等我将来退休了,一定要帮她开一家她梦想中的饺子馆,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叫海春饺子馆!

  人生总有遗憾,但我却从不后悔。既然选择了电力抢修一线,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前不久举办“时代楷模”发布会时,大家和我说,这相当于给你举办了一场婚礼,你将踏入崭新的人生。但我更想说,无论何时何地,初心不改。我只是千千万万劳动者大军中的一员,我坚信有无数的人做得比我更好、更优秀。也正是这只劳动者大军用勤劳和智慧托举着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身处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将和我的队友们一起,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拿出更大的干劲、闯劲、钻劲,以更优质的服务、更精湛的技术,干好服务队,黎明再出发!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jianghuafayan/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