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家长工作的反思

| 点击:

【www.pindukj.com--工作总结】

家长工作的反思

  回顾一下,我们的“家长工作小组”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多里面,我们从迷茫到摸索,到现在基本能顺利开展家长助教的工作,从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但自从上一届的孩子毕业后,新接手一个小班后,我感觉自己做的家长工作走进了一个瓶颈期,变得有点迷茫,不太清楚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因此,我必须重新梳理一下我对家长工作的一些理解和困惑。

  两年多前,“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是全园都有开展的活动,“家长进课堂”会已经邀请有专业技能或兴趣爱好的家长给孩子们上课,有时间和有心思的家长都很乐于参加这个活动,家长和老师对该活动也很熟悉,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这时,我们组成了“家长工作小组”,对于家长工作,我们组希望能有不一样的东西给予老师和家长。经过多次商讨,我们决定从“家长进区域”作为突破口,而“家长进课堂”为辅,小组内的人员尝试一种与家长新的互动方式。

  面对没有人做过的“家长进区域”,我们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区域活动是孩子的自主性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平时只有老师和孩子两种角色,如果在这里加入家长的角色会有什么变化呢?”于是,我们开始在QQ群上邀请家长,放学时也会和部分家长聊一聊,希望他们能抽空过来。当家长问道:“家长进区域”是做什么的时候?我只能模糊的介绍:“邀请家长进区域指导一下孩子,家长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参与到其中,补充我们的师源不足。”但是活动开展几次过后,我们发现,家长以老师的身份进区域,孩子对家长的接纳度很低,很多孩子不愿意理助教的家长,有问题宁愿自己摸索,也不愿和家长交流。面对孩子们沉默的反应,家长们对进区助教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觉得很无趣,没办法和孩子们交流。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做助教的家长平时和孩子们玩得挺好的,放学时孩子们看见这些家长都会主动问好,为什么这些家长进区域后,孩子们不愿意理睬她呢?

  通过多次观察活动和反思讨论,我们觉得问题出在家长进区域的身份上,家长以老师的身份进入区域,孩子们对这个身份产生了距离感,不能主动亲近家长。于是,我们改变了家长的身份,邀请家长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区域,和孩子们一起玩,家长在玩的过程中处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

  改变家长的身份后,孩子们对家长进区域的接纳度大大提高,如在建构区中,当孩子不理家长助教时,家长助教自己搭建自己的房子,由于家长所搭建的建筑物比孩子所搭建的建筑物漂亮很多,慢慢地,会吸引其他孩子来观看家长的搭建过程,从而与家长进行交流。

  可以看到,家长以玩伴的身份进区,是孩子能够接受的。对此,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进入区域,给予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刺激。于是我们出了《家长助教报名表》,比起口头上的邀请,书面的报名表更直观,家长更清楚。逐渐地,我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区域要求,改进了《家长助教报名表》。现在,报名表有了一个基础的模板。而我,也送走了一届学生,迎来一批新生。

  面对新生家长,必须调动起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于是,在家长会上,我着重介绍了家长进区域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家长们也表示理解该活动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如今大多数家长都是上班一族,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家照顾,对于“家长进区域”很活动,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但时间难迁就。

  而我的家长工作仿佛走进了一个胡同里,找不到新的出路。对于家长进区域,我好像有了一个固定模式:向家长介绍“家长进区域”的活动,制作报名表,邀请家长进区域,家长进区助教,小结。周而复此。有时候,我想稍微深入一下,希望能观察同一位家长进区多次后所产生的变化。但家长的时间难以迁就,每次来的家长都是不一样的,对此也难以深入研究。

  因此,我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1、为什么要开展家长进区域活动

  2、对于老师而言,家长进区域的作用是什么?

  3、对于孩子而言,家长进区域的作用是什么?

  4、对于家长而言,家长进区域的作用是什么?

  5、现在的家长不积极参与该活动,为什么?

  6、家长对该活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家长会有心理疑虑吗?

  7、家长更希望老师给予他什么?

  希望下学期中,能在实践中解决部分疑惑。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fanwendaquan/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