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点击:

【www.pindukj.com--机械安全】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3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我们把选取的参照物看作是静止不动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 ,变形可得:s=vt,t= 。 tv

2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 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越大。

会正确

行读书,看清其量程和分度值。 的使用停表进

4、汽车笔直的公路从甲地到乙地,(1)若走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走后一半路程的平

均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2)若汽车走完全程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平均速度v是多少?(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3、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4、停表作用:测量时间。刻度尺作用:测量距离。

s5、原理:v= 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

15℃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340m/s。

4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人耳的听力范围是 20-20000HZ。

3、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声来传播信息:

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纳。B超可以诊断疾病,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裂纹有多大、多深。

声音与能量: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体外碎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简称开,符号K。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15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排队、打吧。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3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4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篇二: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km —→ m —→ dm —→ cm —→ mm —→ μm —→ nm。(在箭头上填上换算进制)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1 h = 60 min1 min = 60 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s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计算公式:v =

t

S —— 路程—— m,t —— 时间—— s,v —— 速度—— 米/秒(m/s) 1 m/s = 3.6 km/h。v= ,变形可得:s = vt,t =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1、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t=分+秒。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stsv

st

?-1-?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v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回声定位、声呐探测、超声诊断)和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超声碎结石、电动牙刷除牙渍)。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装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门窗、装隔音墙、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塞棉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②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

?-2-?

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明矾、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时温度不变。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熔化:冰雪融化、冰棒含在嘴里化了; 凝固:水结冰

汽化:酒精、水等液体的蒸发、沸腾; 液化:云、雨、雾、露、“白气”、液化石油气

?-3-?

升华: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风干、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雪、霜、雾凇、冰花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如: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影子的形成、排队时看第一个人挡住后面的人,队就直了、清晨太阳光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射击瞄准时“三点一线”、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m/s。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2、分类:

(1)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刺眼”等,都是因为发生镜面反射。 (2)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3、反射现象:水中倒影;镜花水月。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对称原理)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应用:潜望镜。 2、凹面镜:会聚光线。应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太阳灶。

8

?-4-?

凸面镜: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路口的反光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靠近(折射角<入射角); B、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远离(折射角>入射角); C、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入射角

N

空气

入射角N

空气

3

O

图1

4、折射现象:从空气中看水中物体时,感觉位置变高(水中鱼变浅);池水变浅;厚玻璃前的钢笔

“错位”;水中筷子“折断”、海市蜃楼、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就可以看到它。 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色散现象:彩虹、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产生的彩色光带。 4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探测器、电视遥控、红外线“热谱图”诊断疾病;

紫外线的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灯杀菌消毒、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合成、验钞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2、典型光路

?-5-?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频率低于20Hz。

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第四章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第五章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第六章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第七章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八章二、生活中的透镜

第九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第十章

第十一章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十二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第十三章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第十四章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十五章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眼睛和眼镜 第十六章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第十七章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

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二十章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第二十一章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第二十二章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第二十三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第二十四章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

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 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测量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

本文来源:http://www.pindukj.com/anquanguanli/31393/